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路演回放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路演回放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融资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资金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期指减仓显市场信心不足 多头新老大登场
  • 期指并未对广大散户构成伤害
  • 基金入市股指将带来多赢局面
  • 期指市场分歧促使大盘调整
  • 空头“认输”主动平仓 融券余额占比创三个月新低
  • 强势整理只为夯实反弹基础
  •  
    2010年8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期指减仓显市场信心不足 多头新老大登场
    期指并未对广大散户构成伤害
    基金入市股指将带来多赢局面
    期指市场分歧促使大盘调整
    空头“认输”主动平仓 融券余额占比创三个月新低
    强势整理只为夯实反弹基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期指并未对广大散户构成伤害
    2010-08-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股指期货上市已近4月。据中期协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股指期货成交额已占中国期货市场总量的40.14%,5至7月日均成交13至15万手,持仓量6千至1万手。

      股指期货的推出,引起海内外共同瞩目,有关心、热心,还有担心,但归根结底都是爱心,都是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香港大学郎咸平教授,是其中著名的一位。

      当时由于股指期货上市不久,尚属“襁褓期”,不少情况还不甚明朗,故引发了郎教授种种深切的忧虑和担心。今年5月5日的一场访谈在某著名网站的视频节目中被冠以《郎咸平:股指期货是广大散户的屠宰场》醒目标题,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而今天,我们可以用市场运行的实际状况来消除他的担心了。

      担心之一:股指期货担当了什么角色?股指期货本身,他只要事先比你早知道几小时,有内幕消息的人就可以通过股指期货,赚更多的钱。钱从哪里来?只能从我们广大散户老百姓身上弄来……股指期货之后,真正获利的只是有内幕消息的少数大户、机构投资人等。“有个黑手在后面,他知道内幕消息,他知道后天要公布一个利空消息。他就先布好阵,到后天‘哗’打下去,大赚一笔,那我们老百姓就亏了”。

      郎教授这一担心,的确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资本市场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也就是信息不对称和内幕交易问题。但这恰恰不是股指期货带来的问题,也不可能通过取消股指期货就能解决。不过股指期货“4周月”尚未发现郎教授所担心的上述问题,无论内地还是港澳,都没有人出来举报类似上述的“黑手”。

      担心之二:他们不承担道德风险。在美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我们这里受不到法律的约束,只能靠道德的修炼。

      实际情况是,虽然中国尚未出台《期货法》,但围绕股指期货,业已形成《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等三份规则(规定)及三份细则、《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会员管理办法》等七份办法、《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等两份指引,基本建立起完备的股指期货监管法规体系。八项手段对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股指期货上市刚“满月”不久,中金所就有9次电话提醒、约请4家老总面谈、限制开仓一名、提请证监会立案调查一起等有力措施。如有违规而未被发现,相信只要举报,绝不可能逍遥法外。

      担心之三:你只要拉上去400点再打下去400点,两边爆仓,参加的都要爆仓。

      单日400点的波动振幅的确可怕,但要通过建仓股指期货来实现则完全是天方夜谭。如以沪深300指数第一大权重股招商银行为例,其5月初权重约在3.6%左右。要将流通盘15亿股、13元左右的招商银行股价翻一番,约需要8次涨停板。就算是终于拉到26元,大约也只能在5月5日沪深300指数开盘的3046点位拉高3.6%即109点,离400点还差一大半。再打下去400点更离谱,招行股价打到0也只能将沪深300指数打下去109点,还得规定全体股民眼看招商银行无缘无故跌停板也禁止买入。考虑到中金所严防分仓的实名制开户制度、单个合约单方向持仓不得超过100手的限仓制度、大户持仓报告制度等,幕后“黑手”使尽浑身解数,也绝对无法通过股指期货开足够仓位来赢回股市“拉上去400点再打下去400点”的巨大成本。事实上股指期货上市之初曾于4月19日有过一次232点的单日振幅,其后至今只有8次100余点的单日振幅,其余都在几十点上下。

      担心之四:更可怕的是,你对了9次,第10次错,全赔光……那就是网上“百家乐”。

      “百家乐”起源于法国一种纸牌赌博,流行于欧洲各地赌场。网上“百家乐”,通常指位于缅甸边境迈扎央的境外赌场通过互联网开设的赌博骗局。郎教授所说的“9对1错全赔光”现象也并非股指期货特有,投资股票不也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吗?郎教授作为经济学家,还需要告诉我们投资与赌博的本质区别——投资是经济发展必要环节,可以根据规律科学预测收益;而赌博即使规模较小尚可称为“娱乐”,其收益也纯粹只能靠碰运气。股指期货和股票投资一样,本身都不是赌博。好比郎教授提到的“黑手”可以非法利用内幕交易赚大钱,而赌博的输赢就没法利用什么“内幕信息”。当然不排除有部分投资者是把投资当赌博来玩儿,但如果郎教授真的认为股指期货是网上“百家乐”,那他对于信息非对称和内幕交易等担心就完全多余,而只须建议政府把股指期货的监管从证监局移交到彩票中心就OK了。

      担心之五:你千万不要认为股指期货可以对冲风险,使我们的股民可以多赚钱……股指期货在美国大部分是机构投资人在玩,目前我国看起来都是小股民在玩,只要一个机构投资人进来,全砍光!

      朗教授似乎对期货市场还有些小误会,以为中国股指期货投资者“都是小股民”。其实股市和期市是完全相互封闭、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资金池。中国股民1.23亿,股指期货开户数仅4.1万,90%以上来自于商品期货市场,实际参与交易日均仅为1.3万户左右。随着相关法规先后出台,国内企业及证券、基金等机构客户已陆续入场,QFII也面临获批的“临门一脚”。按规定他们只能开展套期保值以对冲风险,目前机构投资者参与数量、成交持仓份额正稳步增长,证明其开展套期保值对冲风险已初见成效,也并未出现“只要一个机构投资人进来,全砍光”的现象。

      当然,股指期货“4周月”之际,重温郎教授语重心长的以上警示,仍可令年轻的中国期货市场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郎教授的担心不无道理,虽尚未出现但并不代表永远不会出现。加强法制,规范发展,中国股指期货仍有艰难而漫长的道路要走。(作者 刘奥南 编辑 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