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调查·公司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广告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18日挂牌上市 光大银行上半年净赚68亿元
  • 车险扭亏为盈 财险业迎来“黄金时期”
  • 周期性行业重获青睐
    海富通上证周期ETF受机构热捧
  • 机构一线
  • 一分之差A变B 券商合规工作如履薄冰
  • 广发证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降19.5%
  • 东亚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增75.6%
  •  
    2010年8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18日挂牌上市 光大银行上半年净赚68亿元
    车险扭亏为盈 财险业迎来“黄金时期”
    周期性行业重获青睐
    海富通上证周期ETF受机构热捧
    机构一线
    一分之差A变B 券商合规工作如履薄冰
    广发证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降19.5%
    东亚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增75.6%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车险扭亏为盈 财险业迎来“黄金时期”
    2010-08-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颜剑

      车险扭亏为盈

      财险业迎来“黄金时期”

      ⊙记者 黄蕾 ○编辑 颜剑

      

      曾几何时,一提起财险市场,大家的印象无外乎是亏损、不规范等字眼。经历了多年市场激烈竞争、全行业普遍亏损的局面之后,整个财险市场终于迎来了“黄金时期”:今年上半年,全国财险业保费收入2018亿元,同比增长33.5%,实现承保利润39.64亿元,实现承保盈利的公司24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3家。

      大部分财险公司都于近日发出上半年捷报。本报记者获悉,今年1至6月,太保产险实现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加137%,高于其年度目标,其中车险业务实现承保盈利目标;大地保险全国34家分公司实现承保利润,上半年承保利润总额 2.41亿元,实现了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双丰收”;大众保险承保利润率为4.76%,综合成本率水平控制在行业前十位,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提升等。

      “以往依靠投资收益的弥补,公司才能实现盈利。但难能可贵的是,今年上半年是承保业务有了利润,终于摆脱了对股市的一味依赖。”一家财险公司负责人感慨道。

      事实上,由于车险业务占据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大半壁江山,因此,整个财险行业实现整体盈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车险业务摆脱了“有规模、没利润”的经营困境。今年上半年,全行业车险业务顺利完成扭亏为盈,实现承保盈利22.7亿元。

      在财险业人士看来,车险扭亏为盈,离不开市场竞争秩序的持续好转。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一系列旨在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防范和化解运营风险、增强业务质量和保费充足率、控制保单获取成本的监管措施出台实施,中国财险市场的经营环境显著好转,市场秩序随着监管的加强和各财险公司内控水平的提升逐渐改善。

      据大地保险总经理蒋明介绍,重点发展优势渠道、集中发展效益业务,是车险扭亏为盈的策略。“自去年以来,我们主动调整舍弃的高风险业务,优质效益业务占比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同时在车险经营上,采取与4S店、汽车销售商等渠道的合作模式,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长效机制,并大力发展电销渠道。”

      综合多位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今年以来财险业盈利能力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如下原因,包括保费充足率的显著提升、理赔管理水平的逐渐增强和现金流状况的不断改善。

      首当其冲的是,监管部门旨在抑制恶性竞争的一系列监管措施如今成效已显,对偿付能力的分类监管机制,促使保险公司对于业务盈利能力的诉求得到进一步明确。车险保费折扣率有所下降,对普通个人客户的普遍折扣水平由此前的20%至30%回到15%至20%,单均保费水平较2009年上升约5%。

      与此同时,各财险公司普遍加强了对代理渠道的约束和精细化管理,支付给代理渠道的佣金更为灵活,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售出保单的赔付率水平挂钩,以使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配置,车险佣金率水平也出现了小幅下降。

      另外,各主要财险公司进一步加强了理赔管理,理赔流程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而“见费出单”等措施实施后,财险公司运营现金流管理水平明显增强,应收保费规模得到有效控制。“非现金收付”模式的运用也使财险公司现金流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投资资产累积速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