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价值
  • 10:专 版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信息披露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私募看空者锐减 对周期性行业分歧拉大
  • 刻意低调的公司
  • 深B指创32月新高
  • 稀有金属隐含“跨界”概念 基金经理大举增持
  • 有色金属领涨
  • 高开高走 缩量反弹
  • 可转债全线飘红
  • 结构性产品领涨
  • 板块热点轮动
    机构分歧较大
  • 恒指涨幅创4周新高
  •  
    2010年9月3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市场·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市场·动向
    私募看空者锐减 对周期性行业分歧拉大
    刻意低调的公司
    深B指创32月新高
    稀有金属隐含“跨界”概念 基金经理大举增持
    有色金属领涨
    高开高走 缩量反弹
    可转债全线飘红
    结构性产品领涨
    板块热点轮动
    机构分歧较大
    恒指涨幅创4周新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私募看空者锐减 对周期性行业分歧拉大
    2010-09-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晓婧 ○编辑 谢卫国

      ⊙记者 吴晓婧 ○编辑 谢卫国

      

      在消化了对未来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短期内政策不会放松的两大预期后,A股市场近期将结构性牛市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此背景下,私募基金整体上操作开始变得积极,看空市场的私募大幅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了一波估值修复行情后,私募基金对于周期性行业投资机会的分歧逐步拉大。

      

      看空者在减少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69%的私募基金对市场呈中性看法,29%的私募基金看多后市,仅有3%的私募基金看空后市。较上一个月比,看多和持中性观点的私募的比例有所上升,而看空市场的私募比例明显下降。

      从私募的实际持仓策略来看,近4成私募基金仓位在三成到七成之间,该比例与7月基本持平。还有47%的私募仓位在七成以上,相对于7月38%的水平上升较为明显。仅有21%的私募仓位在三成以下,相对于7月小幅上升2个百分点。

      对于后市预判,多数私募认为,尽管目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不高,但结构性估值压力还是有的,市场未来会呈现出窄幅震荡格局,市场重心有望逐步上移,多数私募表示,将会采取“轻指数、重个股”的投资策略。

      

      对周期性行业分歧拉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了一波估值修复行情后,私募基金对于周期性行业投资机会的分歧逐步拉大。机械、地产、银行等周期性行业,进入部分私募的重配行列,但亦有私募持续减持地产、银行等周期性行业。不过,对于机械的青睐和对于创业板高估值的担忧,则在私募中达成了共识。

      目前市场主要担忧因素在于房地产。北京金百镕总经理周枫认为,如果房地产未来某个时期可以实现“量升价跌”的调控目标,经济将会达到新的平衡,房地产销售增加,将意味着与其相关的重化工业产业链将恢复,钢铁、水泥、建材、石化等传统产业的过剩产能将得以消化;房地产销售增加,那些投资、投机于房地产的资金也得以解套,可能会有部分资金流入股市。从这个角度考虑,如果房地产出现“量升价跌”的状况,便可以期待新一轮牛市了。但房地产假如出现“量价齐跌”,2319点可能就不是底。

      对于地产的投资机会,部分私募认为,银行、地产再创下新低的概率较小,未来房地产市场有望实现“量升价跌”,看好地产、银行的投资机会。深圳一知名私募表示,由于房地产调控已经转为以打击囤地加快周转为主,那么从年初开始的房地产上下游不景气的预期将会改变,这使得房地产上游如工程机械、水泥、某些化工行业都会有持续性机会,而大量新推出的楼盘也会使得房价疲软,带来成交回升,使得房地产下游也会存在机会。

      不过,亦有私募认为,地产行业因体制原因造成的超额利润将消失,地产股很难再享有很高的估值。金融股特别是银行股估值已经相当便宜,短期调整后再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但从流动性的角度看短期内也不具备持续上涨的条件。

      此外,好买调查结果显示,近期不少私募开始逐步减持创业板个股。对此,某私募人士表示,减持创业板的逻辑在于,限售股的解禁潮很难应对,因为产业资本的持股成本非常低,还要观察产业资本的定价行为。此外,整个板块的估值的确过高,大部分公司透支了未来能够达到的成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