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财经海外
  • 7:产经新闻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融资
  • 12:创业板·中小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松绑住房多元供应渠道
  • 挑起货币战争意在“保卫”旧秩序
  • 聚焦劳动权利博弈:
    诺奖与时俱进
  • 让公众深深担忧的保障房
  • 汽车第一大国的现实与未来
  • 汇丰归来
  •  
    2010年10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观点·专栏
    松绑住房多元供应渠道
    挑起货币战争意在“保卫”旧秩序
    聚焦劳动权利博弈:
    诺奖与时俱进
    让公众深深担忧的保障房
    汽车第一大国的现实与未来
    汇丰归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挑起货币战争意在“保卫”旧秩序
    2010-10-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章玉贵

      细究美国挑起本轮货币战争的动机,显性的原因在于美国依靠自身力量复苏经济的局部失败;进一步的原因是本次金融危机使得美国仰仗金融霸权掠夺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财富能力的减弱;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看起来依然强大的美元体系正处于存续的微妙时期。因此,美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希望紧紧维护住目前的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

      章玉贵

      可能爆发世界货币史上新旧势力最严重冲突之一的本轮汇率之争,其赤裸裸的矛头所指,不仅撕掉了所谓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合作的虚伪面纱,而且在日益联动的世界经济体系里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大当量炸弹。如若局部硝烟弥漫的货币战苗头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则世界经济将再一次遭受“达尔文主义”式的洗劫。

      货币战争何以要开打?现在看来,似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元区、英国、日本以及作为主要对垒方的美国和中国等都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求解盲区。其实,假如跳开国家利益的立场,谁都不希望世界经济的复苏因为一场可能无绝对赢家的货币战争而中断。但问题是,国际经济利益之争从来都受国家利益左右。这段时间,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坦可谓风头出尽,他之所以能在拥有最多诺贝尔奖得主的美国经济学家丛林里“脱颖而出”,靠的就是一口咬定中国刻意大幅低估人民币汇率。他日前在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作证时便说,美国应当寻求“说服”中国允许人民币在未来两到三年升值20%到25%。

      其实,经济学家们普遍承认,在判断一国汇率究竟是否低估这个问题上,很难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实证分析。就连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也承认,所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被低估40%,应该大幅升值的观点,只是他们试图用数字来表示人民币被低估程度的一种宣传。一向喜欢拿中国问题说事的美国国会议员们的逻辑也很简单,先是一口咬定中国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并抢走了美国人的就业机会。然后经由舆论渲染形成强大的民意与舆论压力,在取得决策层部分人士支持的基础上,或者强化奥巴马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既有立场,或者试图引导华盛顿在这个问题上的政策走向。偏偏近来美国的经济数据不断支持他们的观点。美国劳工部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非农就业人数继续下降,当月总体非农就业人数减少了95,000人,失业率仍保持在9.6%的高位,非自愿性失业人数高达1.480万人。自去年5月以来,美国失业率一直高于9.0%,为25年来高失业率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于是,在增加就业是提高民意支持率灵丹妙药的今天,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美国国会的那些政客们乃至其他希望搏出位的经济学家,又怎么会不乐于借所谓人民币汇率问题来达到炒作并提高支持率的效果呢?假如真能逼中国签下什么“广场协议”,那他们自然喜不自禁了。

      目前,围绕人民币汇率之争,中美对各自的底牌其实已经基本摸清了。站在处于弱势分工地位的中国立场上,所谓的全球经济严重失衡、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中国对美巨额外贸顺差,等等,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众所周知,全球经济失衡源于美国不负责任的经济与金融政策;而美国失业率居高难下,也是由于大手大脚过惯了寅吃卯粮日子的美国人不愿意效仿中国人的勤劳和扎实苦干;中国对美贸易超出现状其实很容易改变,只要美国愿意解冻对华高科技出口。所有这些,美国人并非不明白。只不过站在一个长期享受金融霸权太多好处的国家立场上,要重拾立国时期的艰苦作风,要放松对可能是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管制来降低贸易逆差,谈何容易?

      可以说,前苏联解体之后的这十多年,美国强大得有点寂寞。这种强大,不仅是政治和军事上的,更有经济上的。特别是美国遍布世界的超级企业,每年从其他国家取得或者掠夺的利润就达数千亿美元。其中美国企业单单从中国市场上获得的利润就差不多抵得上对中国的逆差。而地球人都知道,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产业工人生产出来的质优价廉产品,对美国消费者来说何其重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中国是以压低产业工人的工资和国内资源的透支来支撑美国经济繁荣的。而中国又以资本回流的方式来弥补美国的财政赤字。这就是处于严重不平等分工状态下的美中经济关系。

      因此,美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愿意呆在目前的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里。只不过在美国看来,它在瓦解前苏联并成功打压日本经济之后,美国在全球的主要经济竞争对手由过去的日本换成了中国,可美国并没有找到削弱中国经济力量的有效路径。不管怎么说,今日中国差不多已具备了成为美国竞争对手的基本要素:经济规模直逼美国,贸易地位不断上升,金融力量今非昔比,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尤其经过2007年以来的这场全球性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头号金融强国的帽子尽管勉强保住,但内伤严重。山姆大叔昔日在国际金融领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地位不可避免地在下降。美国金融巨头们还想在全球低成本赚钱恐怕越来越难。

      可见,美国挑起本轮货币战争的动机,显性的原因在于美国依靠自身力量复苏经济的局部失败;进一步的原因是本次金融危机使得美国仰仗金融霸权掠夺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财富能力的不断减弱;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看起来依然强大的美元体系正处于存续的微妙时期。因此,发动货币战争,理由可以冠冕堂皇,但本意在于保卫旧秩序。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