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财经海外
  • 7:产经新闻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融资
  • 12:创业板·中小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松绑住房多元供应渠道
  • 挑起货币战争意在“保卫”旧秩序
  • 聚焦劳动权利博弈:
    诺奖与时俱进
  • 让公众深深担忧的保障房
  • 汽车第一大国的现实与未来
  • 汇丰归来
  •  
    2010年10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观点·专栏
    松绑住房多元供应渠道
    挑起货币战争意在“保卫”旧秩序
    聚焦劳动权利博弈:
    诺奖与时俱进
    让公众深深担忧的保障房
    汽车第一大国的现实与未来
    汇丰归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汇丰归来
    2010-10-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伟一

      朱伟一

      汇丰银行上月底推出了下届领导班子:现任首席财务官弗林特厄·道格拉斯出任董事长,而负责投资银行业务的斯特尔特·格里弗荣升行政总裁。英报对格里弗好评如潮,称他为“真正杰出的人,一名非凡的银行家”。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人不以为然,觉得格里弗还太年轻。可格里弗已51岁了,而克林顿和奥巴马50不到就当总统了。其实美国人之所以说三道四,是为约翰·桑顿打抱不平。桑顿是汇丰银行非执行董事,曾是汇丰最高职位热门候选人。

      桑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当初他从高盛高层位置上下来,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心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市场。他先去清华大学教书,后来帮助高盛疏通其与中国各界的关系,还在工商银行谋得董事职位。但汇丰招手之后,他便立刻放弃工商银行的工作,跑到工行竞争对手汇丰去当了非执行董事。据说汇丰内部有承诺,领导换届时让桑顿接班。以中国通自居的桑顿打的是中国牌,这就不免有点自作多情了,一家老牌英国银行,由桑顿这样与高盛关系太深的人来掌门,怕是太伤许多人的感情。

      美国人还有一个批评:汇丰应从非执行董事中选拔董事长。所谓“执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是指身兼公司高管的董事。按照英国公司治理的传统理念,在执行董事中选拔董事长不可取。但美国有些金融机构是一人兼着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职务,而美国的媒体业没有特别激动地表示反对。

      桑顿打中国牌,格里弗也打中国牌,更打中国香港牌。格里弗早就放出话来,如果当不上行政总裁,他就重归香港——十多年前他在香港工作过。有传言,格里弗坚决反对英国监管机构中的改革派拆散汇丰的动议,并明确表示,如果政府真对汇丰下手,汇丰总部将迁往香港。

      那么香港好在哪里?除了离中国近之外,香港的资本市场监管十分宽松。《华尔街邮报》有个“经济自由指数”,给各地区打分,已经评了15年。在去年的排行榜上,香港第一,新加坡第二,美、英分列第六和第十。此外,香港还是避税天堂。在瑞士的银行迫于德、法、美的强大压力不得不有所收敛之时,香港和新加坡乘虚而入,力争取代瑞士,成为世界富人存钱的天堂。美国不能做的事,在香港可以做;在中国内地不能做的事,在香港也可以做。

      汇丰真是对中国情有独钟,领导班子成员还有汉语名字。格里弗叫“欧智华”。中国人取洋人名字通常还保留自己的姓,但欧智华这个名字中连洋人的姓也没有了。这个中文名字煞费苦心。“智”又是“治”的谐音,“欧智华”可读作“欧洲治理中国”。有可能是巧合,也可能不是巧合。

      与其他许多大公司一样,汇丰选举最高领导人的程序很诡异,有点像梵蒂冈选教皇,没有定数、定规。现任首席总裁迈克尔·盖根曾呼声很高,传统上汇丰首席执行官都被提拔为董事长。何况在金融危机期间,汇丰所受打击甚小,盖根功不可没。今年初,盖根回到香港,颇有王者归来的意思。盖根搬到香港,仅安家费就30万英镑(合45万美元)。奖金、薪酬,再加上退休金,他可以拿到620万英镑。汇丰股东也有不满的,批评汇丰回迁香港的首要工作之一就是给盖根加薪。汇丰发言人表示,其行政总裁移师香港是战略考虑,并不是为了涨薪。话说得不错,但却有点欲盖弥彰的意思。

      盖根风头太健,弄得董事长格林很不爽。保守党上台后,他谋得了贸易部长一职,顺势光荣引退,同时给盖根吃了只死苍蝇:力促道格拉斯成为董事长。道格拉斯原是盖根的下级,两人错位之后关系自然不好处。盖根事先便放出话来,如果当不上董事长,就会挂冠而去。盖根是老汇丰了,19岁进汇丰,干了35年,不希望桑顿这种外人执掌汇丰大权,拼死将其挡在门外。但不管谁掌权汇丰,都要按既定方针办:回归香港、回归亚洲。

      今年8月,汇丰在伦敦股票交易所的市值为1158亿英镑。就其市值而言,汇丰现为全球第三大银行。汇丰主上市地为伦敦股票交易所,第二上市地为香港股票交易所、纽约股票交易所、Euronext Pairs和Bermuda Stock Exchange。汇丰在全球87个国家有网点,但争霸重点在亚洲,重中之重又是中国。香港回归之前,汇丰将总部迁往伦敦,金融危机后行政总裁又迁回香港。汇丰业务一半在欧洲,四分之一在美洲,四分之一在亚洲。现在,汇丰真是把工作重心转到亚洲来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际板还在研究之中,汇丰便召集一批银行家研究计划,准备尽早登陆上海国际板。

      汇丰杀了个回马枪,说穿了是抢地盘来了。去年上半年,汇丰银行在亚太地区税前收入为45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香港。目前,汇丰30%收入来自个人理财业务。汇丰希望5年内将该比例提高至50%。私人理财是许多银行争抢的肥肉。亚洲富人迅速增多,其财产中现金比例很高,而与其他地方相比,亚洲国家对私人理财的监管很弱。对汇丰,这是拓展亚洲私人理财的大好机会。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