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特别报道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基金三季度打“翻身仗” 大赚3170亿
  • ■基金妙语
  • 基金三季度整体净赎回
    无碍债基变身“人气王”
  • 争议趋势性机会
    基金经理显“暖意”
  • 基金“防卫过当” 严重“轻视”金融地产
  •  
    2010年10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基金三季度打“翻身仗” 大赚3170亿
    ■基金妙语
    基金三季度整体净赎回
    无碍债基变身“人气王”
    争议趋势性机会
    基金经理显“暖意”
    基金“防卫过当” 严重“轻视”金融地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防卫过当” 严重“轻视”金融地产
    2010-10-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宏 ○编辑 谢卫国

      ⊙记者 周宏 ○编辑 谢卫国

      

      基金投资过于偏重防御类股票的隐患,在10月份的上涨行情中显露无疑,而这一切在基金3季报中得到了解释。

      根据天相对60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三季报的组合统计,截至3季度基金在A股市场的股票持有市值超过1.6万亿元,其中,主动型基金的投资规模超过1.39万亿元。但基金的投资组合严重偏向防御类资产。根据统计,基金在医药、食品等非周期性行业中超配15个百分点,同时在金融、地产、采掘三大周期型行业则低配26个百分点(估算少买周期股约3500亿元)。

      上述情况,很可能是10月份A股市场连续放量快速上涨的真正原因——低配周期股的股票基金被迫快速回补大盘周期股,导致指数飞涨。而本报在基金2季报报道中提及的“基金全面防御策略有隐患”的说法也某种程度上获得证实。

      基金重点增持食品、机械、零售

      根据天相统计数据,基金在3季度中,仍然坚持过去的增持大消费行业的策略。3季度中,基金增仓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机械设备仪表、批发和零售贸易、金属非金属、医药生物制品,增持比例达到基金净值总值的1~2.2个百分点。

      其中,基金在医药行业的持股市值达到1630亿元,相比沪深300指数的基准配置高了160%。基金在食品饮料业的持股市值达到1504亿元,相比同期指数基准配置高了80%。基金在批发零售行业的超配也达到了130%。三者相加,基金在主要非周期性行业中超配近15个百分点。

      而与此同时,低估值的大盘股被广泛抛弃,占指数权重近三成的金融行业,偏股基金的配置比例仅为1513亿,不足净值的10%,仅此一个行业就低配16个百分点。金属非金属尽管在3季度中得到回补,依然低于标配4个百分点。地产、采掘等行业大都如此。如此大幅度比例确实让基金在国庆后的周期股回升中感到相当被动。

      投资品、原材料成基金新宠

      与之相对应,基金重仓股中,消费类股也大受青睐。在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苏宁电器以259亿元的基金持股总市值位列第一,该股票3季度升幅达到40%,也凸显基金偏爱之盛。

      另外,贵州茅台、五粮液、伊利股份、东阿阿胶等食品医药股也史无前例的携手进入基金持股十大之一。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中兴通讯等传统重仓股依旧在列,坚守着传统经济在基金组合中的重要位置。

      而在基金新增的重仓股中,则完全是另一番光景。化工股金发科技成为基金2季度新增最多的重仓股。另外水泥股祁连山、天山股份,新上市的光大银行,以及中大股份、广联达、东方金钰、友阿股份、远光软件等个股也成为基金新宠。

      在基金增持榜中,苏宁电器、五粮液、贵州茅台、万科、伊利股份、三一重工等名列前茅。而在减持榜中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国人寿、北京银行等六只金融赫然垄断前六名。这再度显示了,基金在2季度抛售周期股的雷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