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聚焦2010年上市公司三季报
  • 3:聚焦2010年上市公司三季报
  • 4:要闻
  • 5:信息披露
  • 6:焦点
  • 7:产经新闻
  • 8:财经海外
  • 9:观点·专栏
  • 10:公 司
  • 11:公司纵深
  • 12:车产业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信息披露
  • A4:市场·机构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超声电子连续三涨停
    机构有进有退现分歧
  • 原央行办公厅主任金琦
    升任央行行长助理
  • 工行六成控股金盛 首批试点银行投“保”收官
  • 保险资金9月加仓列年内之最
    成功“踏浪”收获不菲
  • 推动衍生产品发展
    应先明确产品的标准化结构
  • 我国首例操纵证券市场案
    在京开审
  • 半导体:电子产业基石
  • 沪指连续三日震荡走低 流动性充裕支撑后市向上
  • ■市场动态
  •  
    2010年10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超声电子连续三涨停
    机构有进有退现分歧
    原央行办公厅主任金琦
    升任央行行长助理
    工行六成控股金盛 首批试点银行投“保”收官
    保险资金9月加仓列年内之最
    成功“踏浪”收获不菲
    推动衍生产品发展
    应先明确产品的标准化结构
    我国首例操纵证券市场案
    在京开审
    半导体:电子产业基石
    沪指连续三日震荡走低 流动性充裕支撑后市向上
    ■市场动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半导体:电子产业基石
    2010-10-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走近“上证龙头企业指数”

      摩尔定律是笼罩在半导体行业头顶的一片阴霾: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18个月会翻番。这就意味着每过18个月,半导体的性能和容量都会翻倍,或者说相同性能的产品18个月后价格就会缩水一半。

      对消费者而言,只需耐心等待,就能用相似的价格享受更先进的科技产品,但对于半导体企业这却是莫大的悲剧:企业必须不断紧跟或推动技术革新的步伐,推出高价格的新产品,而当通胀袭来时,各种原材料与人力成本都在提升,所销售产品的价格下降趋势却不为所动。

      也正如此鞭策了半导体行业近30年的飞速成长。根据美国半导体工业联盟SIA的统计,最近30年的行业复合增长率为12.5%。2010年在经济复苏的带动下,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2900亿美元。

      半导体是电子产业的基石,决定产业技术水平和深度。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目前的技术水平偏低,不过这同时也赋予巨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世界第一大半导体市场,中国正在高歌猛进。一方面是向芯片制造业的迈进,另一方面是向新兴行业的渗透。当今的热门领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尤其需要依靠半导体发展,如电力电子在新能源、各种节能技术以及电动车中将得到广泛运用,光效不断提高的LED将应用于半导体照明,微机电器件(MEMS)、射频标签(RFID)等应用于物联网。2000年以来,绿色可再生新型能源——正迅速崛起太阳能产业已成为半导体又一个重要下游领域。

      正因如此,半导体产业一直是政策扶持的对象,也是资金投入力度最大的领域之一。2002年,在上海市政府支持下成立的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囊括了上海贝岭、华虹集团等集成电路骨干企业,成为面向全国集成电路企业、大学及研究所开放的非盈利性公共研发机构。2009年,以我国集成电路封测领军企业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产业化依托,五家微电子领域的研究机构及公司共同组建了我国第一家“高密度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日本、韩国、半导体产业都经过了长期持续增长,方奠定了今日的地位。中国的半导体公司在技术和规模方面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必将引领中国电子制造业的未来。(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