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行业报告
  • 最新评级
  • 股价提前反映政策利空
    银行股估值修复或继续
  • “双油”搅局引发“乌龙”行情
  • 政策预期转向 行情进入残局
  • 上海证券:
    并购重组锁定三大目标
  • 基金预判后市现分歧
  •  
    2010年11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市场·观察
    行业报告
    最新评级
    股价提前反映政策利空
    银行股估值修复或继续
    “双油”搅局引发“乌龙”行情
    政策预期转向 行情进入残局
    上海证券:
    并购重组锁定三大目标
    基金预判后市现分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政策预期转向 行情进入残局
    2010-11-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阿琪 ○编辑 杨晓坤

      ⊙阿琪 ○编辑 杨晓坤

      

      在11月3日美联储决定“二次量化”之前,A股与全球资产价格走势稳如泰山,在“二次量化”兑现之后反而摇摆不定起来。其原因在于,“二次量化”发端于9月23日上一次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全球资产价格已经有了一个多月的预热期,“二次量化”兑现之后,流动性泛滥促使资产价格全面大涨的狂潮经过媒体舆论的鼓噪达到了巅峰状态,使包括A股在内的资产价格行情出现了“兑现效应”。

      更大的原因是,美联储再次开动“印钞机”,让全球其他经济体认清了其“只图私欲,不考虑别人”的无赖本性,除了日本这个“随从”跟进量化之外,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在通胀压力骤然增强的态势下纷纷提高了戒备,在美国信用、美元信誉不再可信,美国市场不能继续高度依赖的时候,纷纷把政策重心转向内部。面对严峻的通胀形势与资产价格泡沫压力,受“量化宽松”损害最大的我国不可能不作出相应的反制措施。持续两年多的适度宽松政策再次出现“微调”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这种预期已经开始影响到行情的稳定。

      尽管都是输入性通胀的原因,但目前的通胀与2007年有所不同。2007年通胀以大宗原材料价格暴涨传导的工业品通胀为主,这次则以粮食价格大涨的消费品通胀为主。2007年工业品通胀尚能向下游传导,如今的消费品通胀若继续传导下去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民生,作出反制措施已经迫在眉睫,货币政策转为偏紧应该是一个新的趋向。

      最近,市场在热议央行行长周小川的“池子论”,并一度误解为这个“池子”是股市。按照货币政策转向从紧的趋向,这个“池子”应该是一个包括多种准备金率、加大加息频率、持续发行大额央票、增大明年国债发行规模等“一揽子”若干措施。近期对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准备金率,以及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应该只是“一揽子”中的一部分,唯有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相结合,才可应对史上规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泛滥流动性继续冲击。正因为新兴经济体已经纷纷开始采取偏向紧缩的反制措施,“二次量化”出炉后,包括A股行情在内的全球资产价格在经过一阵短暂兴奋后进入了惴惴不安的震荡状态。

      当然,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环境短期内还不会改变,A股行情中流动性驱动的惯性依然还在,但行情整体的上涨空间已经比较有限,行情的财富效应与投资机会正在收敛。一方面,投资者对政策面的预期正在发生逆转,行情也正在临近敏感期;另一方面,银行与地产股在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收尾在即、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紧、货币继续紧缩的态势下,对指数的支持力度已经十分有限。其他门类的股票或已处于山顶,或已处于半山腰,再发动新行情已经勉为其难。再一方面,市场本身正在逐渐进入一个周期性的“年终盘点期”,不同性质与不同来路存量资金的回帐因素、结算因素、净值因素对行情的牵制影响将开始显现。

      短期盘面上,“两桶油”出现了暴动性的行情,令投资者在“涨个股”行情难以为继的时候,对“指数补涨”形成了新的期待。中石油“铁树开花”主要因素是巨量限售股在11月5日解禁,之前中石油在指数性基金的配置权重不到1%,流通股规模扩大后指数基金按权重的配置比例需要提高到5%以上,因此给中石油的行情带来了交易性机会。不过,从全局来看,无论是“两桶油”滞后补涨,还是“指数补涨”其本身都显示行情已经进入残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