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焦点
  • 4:要闻
  • 5: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理财一周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上海证券静待新主 沪企未必占先
  • 净值急起急落 个别专户一对多风控“失水准”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A股配股股份变动及获配股票上市公告书
  • 股权合作落定 浦发与中移动正式签约
  • RBS与国联证券设立合资券商获批
  • 瑞银证券:
    加息初期不会终结牛市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签署募集资金专户存储监管协议
    的公告
  •  
    2010年11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上海证券静待新主 沪企未必占先
    净值急起急落 个别专户一对多风控“失水准”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度A股配股股份变动及获配股票上市公告书
    股权合作落定 浦发与中移动正式签约
    RBS与国联证券设立合资券商获批
    瑞银证券:
    加息初期不会终结牛市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签署募集资金专户存储监管协议
    的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净值急起急落 个别专户一对多风控“失水准”
    2010-11-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宏 ○编辑 张亦文

      净值急起急落

      个别专户一对多风控“失水准”

      ⊙记者 周宏 ○编辑 张亦文

      

      历来以稳健著称的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在11月份以来行情中出现不寻常表现。在业内大多数专户产品依然维持稳健表现的大环境下,少数公司产品净值呈现“垂直下落”,两周内跌幅超市场指数2倍,引发投资者和业内阵阵惊呼。

      

      净值急起急落

      根据有关渠道的统计情况,在最近一波政策诱发的下跌行情中,部分投资团队的专户产品净值“狠摔一跤”,净值出现异常下跌。

      上海某合资基金2年期主动型投资产品,11月2日净值尚在1.18元以上,11月19日已经下跌至1.03元附近,2周内跌幅超过13%,净值损失约为同期指数波幅的近2倍。目前,该产品周末最新一期净值是否逼近面值已成为投资者的关注焦点。

      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的专户产品,在10月份大幅上涨后,11月份也掉头急降。其中,第一周内狠跌了6%以上,超过指数波幅1.5倍。索幸后一周,该产品的净值在相关重仓股波幅减缓情况后,跌幅收窄。但其波动仍然引发了市场热议。而类似表现在个别基金公司旗下产品中也有出现。

      事实上,自10月以来,伴随着市场行情走好,业内专户“一对多”产品的净值波幅明显增大。部分公司的产品呈现“涨也超指数、跌也超指数”的强波动特征,其净值波幅之大引人关注。

      

      过度进攻博收益?

      对于个别专户产品的“净值急降”,业内有多重解读,但共识是,有关产品组合的“风险控制”流程可能有失水准。

      上海一位专户投资经理认为,上述净值波动的原因应该是持有了大量“高弹性”股票所致。从短期跌幅看,其重仓行业应该不外乎有色、航空、金融等行业的个股。上述行业在10月以来的行情表现中抢眼,但受政策影响明显,11月后普遍有持续下跌。

      “最近政策变化较快,下跌行情那么快出现有点意外,如果组合里有很多高波动性的股票,净值确实会下得较快。”一位基金经理也做如此解读。

      但上述投资人士都承认,除了政策波动的不可预料的因素外,组合出现剧烈波动必然还另有原因——组合集中度过高。一些人士透露,把大量仓位长期集中在某一个行业或某几个个股上,现在已经成为部分公司的常规做法。“这样做,行情来的时候净值上的快,但跌的时候就要看投资经理的净值管理能力了。”一家公司的专户人士分析说。

      “如果组合内的行业均衡的话,应该不可能有如此波动,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组合中行业相对均衡投资的原因。”一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如此说。

      

      理念方法仍须锤炼

      而上述情况显然反映,对于行业来说,专户投资的理念和方法还需要更多锤炼。虽然目前来看,业内净值表现还不错。来自有关渠道的不完全数据显示,年初至今,业内专户“一对多”产品整体仍然实现了正收益。一些风格稳定的公司如嘉实、国泰等基金公司的专户产品甚至在最近一轮市场大幅波动中实现了净值迭创新高。

      但对于信息披露更加宽松、契约更加个性化的专户来说,我们仍然担心,那些不够成熟的方法是否仍在继续,会否给业内其他相对规范的同行造成更多短期的压力。令人关注的是,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中,部分目前“净值急降”的产品恰恰是业绩蹿升极为迅速的那一批。来自客户渠道的反映是,这种压力确实存在。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业内仍然存在诸如这样那样的投资方法和理念的瑕疵。其中一个令人不解的问题是,同一公司、同一投资经理管理的旗下产品,净值表现却总是呈现“此起彼伏”的对立表现,这显然也是需要进一步解释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