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上证零距离
  • 12:公司融资
  • A1:市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建行H股配股告捷
    股东认购率或超99%
  • 新军不惧老牌 上海再现险企扎堆潮
  • 机构一线
  • 上海证券:
    明年将是偏强平衡市
  • 首只新兴产业
    指数基金获批
  • 红塔证券首度试水
    集合理财产品
  •  
    2010年12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建行H股配股告捷
    股东认购率或超99%
    新军不惧老牌 上海再现险企扎堆潮
    机构一线
    上海证券:
    明年将是偏强平衡市
    首只新兴产业
    指数基金获批
    红塔证券首度试水
    集合理财产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军不惧老牌 上海再现险企扎堆潮
    2010-12-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颜剑

      ⊙记者 黄蕾 ○编辑 颜剑

      

      国内保险市场开放后,外资保险公司的目光多数停留在了上海,纷纷扎堆陆家嘴。就连近年来踏入市场的中资保险新军,也纷纷扎堆来沪开设分号,再次印证了上海作为保险中心的魅力所在。

      上海保险市场近来好不热闹。保监会批出多张“落地证”,中意财险、浙商财险、长安责任险、鼎和财险等相继拿到上海分公司的筹备或开业批文,另有如安邦人寿等也正厉兵秣马准备进军上海市场。与此同时,一些早先一步拿到上海分公司筹备批文的保险公司,也正加足马力,忙圈人、忙圈地。

      背靠中资股东中石油的中意财险,自开门纳客以来便把目光瞄准了上海。记者近日获悉,在历经数月的紧张筹备之后,其上海分公司即将正式开业,以分公司总经理严劲秋为主的领导班子已搭建完毕。上海是大庆之后,中意财险进入的第二个市场,可见上海市场的魅力所在。而凭借其兄弟公司中意人寿在沪深耕数载,中意人寿、中意财险协同效应的优势留给市场一定想象空间。

      虽不及中意财险般背景雄厚,浙商财险、长安责任险、鼎和财险等保险新军对上海市场的重视同样不可小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先期拿到批文的财险公司在沪掀起了圈人潮,不少上海财险业人员陆续转战其处。

      虽然近期来沪开设分号的外资保险规模远不及中资来得多,但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是,多数完成“分改子”的外资财险纷纷选择将子公司落地上海。

      面对上海保险市场的热闹场景,就连老牌中资保险公司也开始坐不住了。泰康养老保险公司不久前吹响了进军上海市场的号角,并且在上海崇明岛悄然圈地千亩,用于建设高级养老社区。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泰康资产管理公司也有意将总部搬至上海或另辟“它”径间接加大对上海市场的投入力度。

      近年来,北京、深圳、天津、重庆等地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出台诸多扶持政策力度,以吸引保险公司眼球。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利润空间使上海成为保险公司集中火力争夺的战场?一家外资保险公司负责人一语道破其中原委:“证券市场是否活跃、进出口贸易是否发达、居民收入是否领先等是我们总部选址的标准,而综合下来,我们给上海打的分数最高。”

      而上海建设“两个中心”更是能创造出难以想象的保险机遇。虽然目前在上海还只是代表处,但苏黎世保险近期在上海市场却动作频频,打的正是航运中心的“主意”。其与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合作设立了国际航运与金融研究发展中心,欲分羹上海航运险市场的同时,也为日后进军上海市场做好铺垫。

      保险新军进军竞争激烈的上海市场勇气可嘉,然而圈了名头圈了人才之后,学会如何运营才是考验所在。市场人士认为,以目前上海保险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中资老牌保险公司仍占据市场头几把交椅,“初来乍到”的这些保险新军们如要撼动这一持续数年的市场格局,在借助股东资源优势的同时,还需拿出别样的“本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