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价值报告
  • 3:要闻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创业板·中小板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央行两周投放资金近7000亿
    资金面“久旱逢甘霖”
  • 由新股破发想到的
  • 资金价格创三年多新高 机构高价借钱
  • 部分基金加紧撤离中小盘股
  • cnstock
  • 每日关注
  •  
    2011年1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央行两周投放资金近7000亿
    资金面“久旱逢甘霖”
    由新股破发想到的
    资金价格创三年多新高 机构高价借钱
    部分基金加紧撤离中小盘股
    cnstock
    每日关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由新股破发想到的
    2011-01-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建华 ○主持 陈羽

      ⊙朱建华 ○主持 陈羽

      

      在A股市场上,新股破发并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往往出现在市场极度低迷的时候。通常来说,接连出现新股破发,尤其是上市首日即告破发,往往意味着整个市场见底,一轮较有力度的反弹甚至反转行情将至。然而,今年这轮新股破发潮却较以往有很大不同。

      首先,新股破发的面积更大、程度更深。1月13日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华锐风电,其上市首日都在90元发行价下运行,收盘报81.37元,较发行价下挫约10%。而1月18日,则更是出现了风范股份、司尔特、新都化工、亚太科技、鸿路钢构等5只上市新股悉数跌破发行价。从未有过的是,如今我们要到跌幅榜上找当天上市的新股。其次,发行的节奏并未因为新股的连续破发而有所放缓。如本周就有14只新股上网发行,包括10只创业板、2只中小板和2只沪市主板。仅从家数上看,其密度之高创出了一年来之最。而且据悉今年A股市场新股发行和上市的家数不会少于去年。最后,在连续出现新股上市首日即告破发之际,市场并未呈现企稳迹象,高价股和前期强势股的杀跌行情仍然凶猛。

      这种新股持续破发的局面对市场和投资者造成了最直接的打击。以每股90元高价发行的华锐风电,一上市便直接跌破发行价,当天收盘价只有81.37元,投资者一天亏损近10%。而1月18日的5只上市新股悉数跌破发行价,不仅令所有参与申购的散户被套,也使网下中签新股的91家机构全线套牢,这些机构一天的浮亏就达1.6亿元。据统计,去年以来截至上周末挂牌交易的368只新股中,截至上周末已经有101家公司跌破发行价,占比达27.4%。其中跌幅最大的是朗科科技、华泰证券、恒信移动,跌幅都在30%以上。

      一级市场呈现出如此大的投资风险,实际上反映出A股市场的转型,反映出A股市场供求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因为供求关系改变,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买方市场的形成。因此,这种转型不仅仅体现在新股的破发、次新股的受冷落上,也体现在小盘股、高价股的大幅回落上。实际上A股市场的这种转型从股改之后实现全流通就开始了,上市流通的股票从原先的三分之一逐渐扩展到几乎全部,A股市值也从几万亿元扩大到十几万亿、二十几万亿元。处在这样一种转型中,不少投资者在习惯作用下,继续沿用过去以投机为主的操作理念和方式,就会明显感到很不适应。

      A股市场的转型,好比是行驶在一个大弯道上的汽车。一段时间来,“弯道超越”是一个非常热的词,尤其在经济领域,然而在笔者看来,弯道中最需要做的还是防止跌倒,只有在防止跌倒的前提上才能再讲速度。而对于我们每个具体的人来说,无论是社会转型、经济转型,还是股市转型,我们都好比是坐在车上的乘客,这车并不由我们操控,我们能做的或者说调整的,只有我们自己。要想在弯道中不跌倒,切实有效的办法只有把自己和自己的资产牢牢绑定在行驶的车上,也就是尽可能去持有那些能够始终与通胀跟得最紧密,甚至本身就是领涨的资产。

      那什么样的资产具有这样的特质呢?前不久,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总跟我讲他经营加油站的事,让人很受启发。他当初去申请特许经营证的时候,办事员就跟他说,我这章这么敲一下就值100万,市面上就这个价。一年后,有家石油公司要收购他的加油站,开价是1500万。他当时口封得很紧,只是听对方讲不作答。三个月之后,价码谈到3500万,他还是没答应。如今他颇为得意地说,现在若是有人给他出到一亿三千万,他可能还只是听听,仍然没有卖掉的打算。“我为什么要卖掉它,这一直是我最优质的资产啊。”

      如今,对于我们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就是要学会用产业资本的眼光来选股和判断公司价值。循此思路,我们在市场中应该找那些需要特许经营牌照的或者进入门槛极高的行业,并从中遴选出经营稳定的公司。这让我们把眼光重新去关注大盘蓝筹股、关注银行、关注大部分央企、关注那些公用事业类公司等。在笔者看来,房地产行业将来的进入门槛必将大幅上升,因而也值得关注。

      (作者系本报市场编辑部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