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五大因素使食品价格持续上涨
  • 外汇局:“两房”债券投资
    主要潜在风险已化解
  • 大师们如何逆向投资
  • 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既无必要也不可行
  • 我国将对提前退休一次性补贴征收个税
  • 易纲:“十二五”将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 部分东部省市土地问题整治成效显著
  • 银监会发布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
  •  
    2011年2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五大因素使食品价格持续上涨
    外汇局:“两房”债券投资
    主要潜在风险已化解
    大师们如何逆向投资
    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既无必要也不可行
    我国将对提前退休一次性补贴征收个税
    易纲:“十二五”将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部分东部省市土地问题整治成效显著
    银监会发布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既无必要也不可行
    2011-02-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丹丹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衡道庆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日前召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影响评估”课题成果发布会。根据课题组对各方面影响的评估,2005年7月开始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成效显著,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较小,缓解了汇率和国际收支失衡,明确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方向,也给外向型企业的升值转型留出了时间,银行业资产质量保持良好。

      课题组专家指出,经过这几年的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对均衡水平的偏差有了明显改善。总体上认同的是,人民币汇率相对均衡值还有一定低估,但是低估程度不到10%。此外,由于我国劳动生产率还在快速提升,在我国贸易依存度、投资占GDP比率、国内外物价相对水平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预计每年还将产生持续的升值压力。

      对此,课题组专家建议,应抓住国内外宏观经济相对稳定、就业状况良好等时机,相机抉择,及时调整,通过小幅、渐进的升值消除汇率失衡。

      对于“十二五”期间汇率制度的改革,课题组建议,首先,汇率制度改革的长期取向是自由浮动的汇率体制,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近中期仍须真正落实有管理的浮动,逐步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用足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汇价波动幅度,逐步减少央行对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的直接干预。

      其次,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宜坚持“主动、渐进、可控”的原则,一次性大幅升值既无必要也不可行。再者,要真正落实一篮子货币的参照体系,逐渐从关注双边汇率稳定转向多边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维护我国出口产品的总体竞争力。

      此外,确定经常项目顺差的内部调控目标,争取把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保持在5%以内;通过多种手段实现经常项目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建立外汇储备增量调控目标,争取到2015年基本实现外汇储备不再明显增加;加大短期资本流动管理,遏制短期套利资金流入,为国内政策调整和汇率制度改革争取时间等。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也提醒,汇率不是影响宏观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的唯一因素,其他价格和制度因素也在起作用。因此,汇率改革应和工资制度改革、价格改革、资源税改革等一揽子措施进行综合配套。

      据介绍,该课题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等五家机构研究人员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