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焦点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圆桌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公司巡礼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产能释放阶段的通胀
  • 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产业的考验
  • 全球经济复苏之势再遭打击
  • 损失或超百亿美元
    再保险市场遇“强震”
  • 外论一瞥
  • 欧盟试水:争夺“新中东”
  •  
    2011年3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产能释放阶段的通胀
    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产业的考验
    全球经济复苏之势再遭打击
    损失或超百亿美元
    再保险市场遇“强震”
    外论一瞥
    欧盟试水:争夺“新中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产业的考验
    2011-03-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梅新育

      为充分发挥我国相关产业质优价廉高效等优势为日本灾后重建服务,我国政府尤需在推动日方扩大工程建筑市场准入方面多下功夫。如为设备进口企业、特别是新兴战略性产业、重大项目设备进口企业提供一切必要便利,为其解决麻烦。若日本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考虑向海外转移一部分生产能力,我方应有针对性地为此加强招商。

      梅新育

      震级创造历史纪录、被称“1200年一遇”的日本大地震已使日本社会生活和生产、交通体系陷入混乱,丰田、日产、本田等大型企业已决定停产,部分工厂已无法继续使用,福岛核电站两次爆炸,倘若最终发生严重核泄漏,日本社会和经济所受冲击还会更大。日本是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工业大国和出口大国,这场大地震必然对世界经济和产业产生可见的冲击。作为日本近邻,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之一,中国经济产业所受波及不可忽视。而为了帮助日本尽快完成救灾和灾后重建,恢复正常生产和社会生活,作为产品包罗万象的“世界工厂”,最大出口国,中国应当而且也能为此发挥较大作用。

      首先,除了灾后的生活需求之外,日本大地震还意味着巨大的重建需求,而身为全世界最大建材、钢铁生产国,全球建筑市场最大的国家和名列前茅的建筑工程服务输出国,我国相关产业可望从中获得一定份额。

      为了便利我国企业最大限度利用这一需求,充分发挥我国相关产业质优价廉高效等优势为日本灾后重建服务,除了在物流、通关等方面加快推进实施贸易便利化之外,我国政府尤需在推动日方扩大工程建筑市场准入方面多下功夫。从日本自身利益出发,在生死攸关之际,适度扩大工程建筑等市场的准入,以此争取时间,降低重建成本,也是合理的。须知,即使不考虑挽救生命等其他因素,仅仅由于财政赤字和公债占GDP比重居发达国家首位这一点,负责任的日本政府也该对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重建成本给予足够重视。

      由于市场准入等方面障碍重重,无论按新签合同额还是按完成营业额衡量,中国工程承包行业在日本市场都所得甚少。2009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262.0961亿美元,日本市场仅1.5009亿美元,仅占千分之一。同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77.0611亿美元,日本市场近1.8349亿美元,仅占总额千分之二。而新签合同额少于当年完成营业额,新签合同额排名低于当年完成营业额排名,表明若无重大转机,我国在日本工程承包市场地位还将进一步下降。

      对于经营与日本竞争产品的厂商和出口商而言,日本生产和出口体系停顿,意味着市场需要他们来填补由此而产生的空白,其中相当一部分可望由中国厂商和出口商来填补。对于这类厂商和出口商而言,日本大地震带来的冲击主要在于他们生产所需的日本设备、核心零部件等供应可能告急,这将大大约束他们充分利用产能和市场需求,加工贸易厂商问题将尤为突出。可供选择的出路是转向国内供应者和第三国/地区厂商,但倘若国内供应商一时跟不上,而这些上游核心零部件又属于寡头垄断行业,那么转向第三国/地区供应商可能会加强这些地区供应商的垄断力量。如我国液晶面板大量依赖进口,夏普停产意味着韩国等地厂商垄断力量的增强。为避免这类不利后果,假如我国国内相关产业一时无法填补进口空白,在日本地震冲击过后、产业逐步恢复正常时,需要有意识地优先恢复从日本厂商订货,扶植其复苏,以制衡第三国/地区供应商坐大。

      由于存在上述重建和出口效应,我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可能因此而扩大一定数量,增加我国贸易顺差和经常项目收支顺差,进而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对此连锁效应,我们需要给予一定关注。

      日本大地震对我国产业和外经贸最大负面冲击,表现在进口领域,因为我国大量进口日本高技术产品、上游中间产品和设备。我国对美欧贸易巨额顺差,对日本贸易则巨额逆差,原因即在于此。去年,我国对日出口1210.6亿美元,进口1767.1亿美元,逆差达556.5亿美元。因此,我国电子、汽车等一些产业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因为日本上游中间产品供货停顿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项目可能因为日本设备生产、交货流程被打断而不得不减速。

      在笔者这几天联系的大型企业中,某大型电子企业堪称中国该产业力图摆脱受制于人困境的关键投资项目,其200多亿元总投资中,设备投资占70%,设备投资中又有80%是日本设备,且均未交货,这场地震对其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该公司在基建阶段抢工期节省的时间有一部分可能会因此而损失。与此同时,某些汽车和家电厂商可能受到波及,因为中国厂商大量进口使用日产汽车、家电用冷轧薄板等高增值钢铁材料,2010年我国从日本进口钢铁101.2440亿美元,钢铁制品26.2698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这些材料。

      细看我国去年从日本进口的统计数据可知,这次受影响最大的,当属进口日本设备和机电、光学等零附件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从日本的进口要么替代进口来源很少,要么本身就是“日本核心元件—中国组成加工成品—全球市场销售”产业分工链条上的一环,一时无从寻找替代供货来源。为此,我们需要为设备进口企业、特别是新兴战略性产业、重大项目设备进口企业提供一切必要便利,为其解决麻烦。

      经过破坏性地震和由此而来的客户、市场份额等损失,估计许多此前不愿意向中国转移生产的日本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或许会考虑至少向海外转移一部分生产能力,我方应有针对性地为此加强招商。毕竟,在招徕日本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方面,我国目前在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不是其他热门新兴市场所能比拟的。无疑,对我们而言,内资企业占据先进制造业是最优结果,假如内资企业一时不能占据,那么,外资企业生产跨国转移比不转移好,向我国转移比向我们的竞争对手转移好。只要政策得当,此举与我们发展自主产业并不矛盾,可以相辅相成。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