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焦点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圆桌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公司巡礼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产能释放阶段的通胀
  • 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产业的考验
  • 全球经济复苏之势再遭打击
  • 损失或超百亿美元
    再保险市场遇“强震”
  • 外论一瞥
  • 欧盟试水:争夺“新中东”
  •  
    2011年3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产能释放阶段的通胀
    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产业的考验
    全球经济复苏之势再遭打击
    损失或超百亿美元
    再保险市场遇“强震”
    外论一瞥
    欧盟试水:争夺“新中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一瞥
    2011-03-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外论一瞥

      《日本经济新闻》3月8日评论

      美国原油期货

      投机规模不同寻常

      美国原油期货投机正在急剧膨胀。中东混乱的形势加剧了人们对市场供给的担心,这仅仅是其原因之一。此次投机规模前所未有,是因为美国等国家的金融缓和政策和国际商品金融商品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各国政府和央行必须对这种状况提高警惕。

      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公布的交易统计,对冲基金等与实际需求无关的投资家在美国原油期货中持有的净多头,达到了27. 2万手之多。原油和粮食价格上涨,当然有中国等新兴国家消费扩大的原因,也有中东形势混乱主要产油国供给大幅减少的原因。但从去年秋天开始的美国原油期货投机性购买的膨胀速度是异常的。因为即便发生中东形势动荡的情况,在2003年之前也不会有这么大规模的投资资金流入商品市场。国际商品的金融商品化和美国的金融缓和政策是导致大规模投资资金流入商品市场的最重要的因素。2003年开始,国际商品的金融商品化飞速发展。美国实施追加金融缓和政策后,投机性购买不断膨胀。

      日本银行4日发表报告指出,如果这样的因素继续发挥作用,那么国际商品价格有可能进一步上涨,搅乱国际经济。正如日本银行所言,如果为了抑制商品市场的膨胀而实施积极紧缩政策反而可能导致国内经济动荡。但是,金融市场和国际商品市场一体性空前增强,有些国内政策可能导致原油和粮食价格暴涨,今后各国在制定和实施这些政策的时候必须保持慎重。(梁宝卫 编译)

      

      《金融时报》3月8日评论

      欧元区能生存的三个原因

      欧盟领导人去年10月庄严宣布已准备任何需要以保护欧元区的存在,但我认为欧元区幸存起码有三个条件:欧元区背后有深刻的政治承诺,背后各参与国有着长远的利益和各会员国还能负担得起。

      最近,野村全球经济的一份新报告提醒读者,欧元区是二战欧盟一体化进程的产物,甚至今天这仍然是欧盟存在的目的。在这个前提下,经济一体化将创造巨大的共同利益也被证明是正确的。尽管局部会发生不可知和可怕的震荡,但欧盟领导人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考虑这一点。

      因此,当许多德国民众愤怒地指责那些草率的合作伙伴时,德国的政治精英们意识到在选择危险的孤独和稳定的好处之间,德国需要处理好与近邻的长远关系。当然,目前处于困难的国家领导人也担心他们在欧盟的地位被排斥。不谨慎的借贷像一条绳子一样将借方和贷方拴住,无论是不负责任的政府(如希腊)还是愚蠢的私人实体(如爱尔兰和西班牙)都出现巨额债务。

      最后,最没有政治远见的领导人也开始醒悟。当私人贷款收紧银根,名义上的私人债务往往变成公共债务。预测爱尔兰的公共债务从2007年到2013年将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上升至125%。好消息是,市场已开始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坏消息是,他们竟做出如此大规模的行为。

      这对于欧盟来说是巨大挑战。但即使如此,我相信欧元区也不会出现致命打击。因为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仅占欧元区GDP的6%,西班牙也只有11%。而且,欧元区总体公共债务仅达GDP的84%,这些情况都好于美国。欧元区必须取得三项目标:停止银行和财政恐慌;帮助困难国家恢复经济健康;创建有能力的政府以阻止未来类似危机的发生。

      (作者系《金融时报》副主编和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 葛传红 编译)

      

      《经济学家》3月10日社论

      民营企业需要更多培育

      中国的成功更多的受益于其实干型的企业家。就像德国有强大的中小型企业,这是德国经济的支柱,中国也有大量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一个竹子般快速生长的复杂地带。

      民营经济是一股令人惊讶的力量。首先是他们活动的规模。三十年前,中国几乎所有行业都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现在有评估显示,非国家占主导的企业所创造的GDP份额已占70%。企业集群的心脏地区正从浙江、广东扩散到中国更广大的地区。

      第二是他们的活力。香港大学两位教授通过计算得出非上市民营公司的平均股权收益比完全或部分控股国有企业最谨慎估算的4%高出10个百分点。2000年到2009年,注册民营企业的数字平均每年增长30%。沿着新的公路、铁路建造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不舍昼夜地生产着从糖果到螺栓世界所需的任何物品。他们不停地调整着生产的种类和工艺以回应超常的竞争和需求的波动。

      但这同时也引出了民营企业的第三个也是最令人担忧的特征:敏感脆弱性。中国对民营企业的管制是一种非常灵活的体系,但因为缺乏法律的一致性,公司自身利益难有保障。为私营企业制定适合的法律体制会让情况好转。没有一个坚实的法律基础(包括知识产权法),很难诞生伟大的企业和品牌,中国民营资本将难以突破增长瓶颈。法律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影响了正常的融资行为。其结果是出现了一个极其灵活但成本高昂的融资体系。(贺艳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