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要闻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昨日闭幕
  • 陕甘宁振兴规划即将出台
  • 海洋经济 走向蓝海
  • 刘明康称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较大
  • 温家宝在中外记者会上表示: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增速不易
  •  
    2011年3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2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两会特别报道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昨日闭幕
    陕甘宁振兴规划即将出台
    海洋经济 走向蓝海
    刘明康称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较大
    温家宝在中外记者会上表示: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增速不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海洋经济 走向蓝海
    2011-03-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南方绩优成长基金、南方中证500指数基金

      南方高增长基金经理 张原

      

      针对两会各项议题,以及我近期对市场一些板块的关注,我想谈谈对海洋经济的一些看法。

      油气价格上涨已成必然之势,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投入增加。世界原油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比例已经从1973年时的62.5%下降到2008年时的57.2%,但绝对量依然缓慢上升,而生产量从20世纪末已经逐渐低于消费量且二者之差有逐年拉大之势。这种情况必然保证原油价格在高位运行。全球陆地原油探明率已达70%以上,探明储量中的80%在OPEC成员国控制之下,而耗油量最大的OECD成员国家只有勘探开发海洋油气资源才能减轻对OPEC的依赖。目前,海洋石油探明储量占全球石油储量的50%-70%,海洋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产量的34%,海洋石油开采产值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60%。据DW和HIS预测未来三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将达到3600亿美元/年。海洋石油开采需求的增长必将促使海洋石油开采装备行业成为海洋经济中新的蓝海。

      油气开发从浅海到深海,海工装备风生水起。近10年发现的超过1亿吨储量的大型油气田中,海洋油气占到60%以上,其中一半在水深500米以上的深海。海工装备投资在2003年时尚不足150亿美元/年,目前已经接近300亿美元/年。而在高油价驱动之下,我们认为海工装备投资的增长率将进一步加快,在未来三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超过10000亿美元的乐观预期下,海工装备投资将接近1500亿美元。

      海工装备世界竞争格局非常清晰。从海工产业链角度来看,海工设计、海工装备制造和海工配套领域已经形成了非常清晰的世界竞争格局。其中,欧美领先企业负责海工装备的概念设计和基本设计,新加坡的胜科海事、吉宝岸外和韩国的大宇、现代、三星等企业,以及挪威和中国部分船厂是海工装备制造环节的龙头,在海工配套领域欧美企业仍然独占天下。比较可喜的变化是,中国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与下游客户的合作开发等手段,已经获得重大海工装备首单的重大突破,部分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在世界海工装备制造领域崭露头角。

      中国海工军团必将崛起。中国海工装备企业虽然在国际市场尚不足以与国际巨头相比但是我们非常看好其发展前景。原因有三:(1)中国原油对外依赖度已经高到危及国家安全程度而短期内难以有效遏制,我国陆地石油储量有限而海洋潜力很大,因此中国政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3000亿于海洋油气开发,无疑为海工军团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市场。(2)中国海工企业虽然后发但是过去几年间已经在国际海工市场份额上快速提升,尤其是中远船务、中国重工、中集来福士等企业,已经有多次承接国际船东高等级海工设备的业绩。凭借成本优势、技术追赶,中国海工军团有望复制造船业国际转移的一幕。(3)鉴于“十二五”期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重大举措,中国政府已经将海工装备制造明确列入重要扶持的先进制造业之中,必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