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要闻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储备企业全国领先 济南高新区备战“新三板”
  • 晋商联合试水“混业模式” 山西煤改资金图谋新出路
  • 安徽商之都拟明年IPO 弘毅投资与新天域抢先入股
  • 地方政策推动
    温州民企涌动上市潮
  • A股全流通激活市值管理市场
  • 文化创意产业
    将进入“掘金时代”
  •  
    2011年3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公司融资
    储备企业全国领先 济南高新区备战“新三板”
    晋商联合试水“混业模式” 山西煤改资金图谋新出路
    安徽商之都拟明年IPO 弘毅投资与新天域抢先入股
    地方政策推动
    温州民企涌动上市潮
    A股全流通激活市值管理市场
    文化创意产业
    将进入“掘金时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A股全流通激活市值管理市场
    2011-03-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郭成林 ○编辑 全泽源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全泽源

      

      内地资本市场投融资产业链一个沉寂十余年的细分市场被迅猛激活。

      “大约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陆续接到不下10场的有关市值管理的研讨会邀请函,主办方是各类新成立的市值管理服务公司”,某A股国有上市公司董秘略带几分玩笑意味地对记者说,“以前几年都不太碰面的同业朋友,在这些会上几乎都‘不期而遇’。”

      至日前,由上海上市公司董秘协会携手上海融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举办的“融客投资2011年春季市值管理业务专题研讨会”成为业内最新一场有关市值管理的研讨会。

      “2010年进行股权激励的是90多家,是2009年的2.5倍,进行购并重组的也是90多家,而且还在迅速增加,2011年的数字会更大。这些都是围绕市值进行的,所以针对市值进行主动管理,让公司的股价反映公司的生产经营成果,在市值扩大的基础上做好股权激励,以及采取主动购并防止恶意收购,凡此种种,都是摆在上市公司面前必须面对的新问题。”上海融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毛勇春说道。

      资料显示,国内资本市场从2005年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至2008年采用对价获得流通权的股权逐步解禁,再到2010年底流通市值已经占全部市值的70%以上。可以说,至2011年底,中国资本市场将正式步入后全流通时代。

      “以现在流通市值20万亿计,以2000家上市公司计,以2万家拥有上市公司股权的主要机构和自然人股东计,这已是一个庞大的存量市场,其市值管理需求也是巨大和迫切的。”毛勇春说。

      需求虽然庞大,但基于国内分业监管的制度特征,各类传统金融机构各自涉及市值管理市场的一部分,这给许多民营投顾公司提供特殊生存空间。

      “这些民营投顾公司由各类金融机构从业人士组成,他们各自的从业背景决定了其整合能力较强,也可以对不同个案进行需求分析,进而进行方案设计,再与现在的金融机构一起进行方案实施。”有市场观察人士对记者表示。

      研讨会的细节或微妙印证着这种观察——来自银行、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与来自上市公司的参会人士分排而坐、对面而言,他们的联接者是主办方融客投资。

      但也需一提的是,现阶段国内资本市场的交易制度决定了各类投资者的市值管理需求呈现明显的多元化特征,这为市场走向专业化、细分化提出更多挑战。

      “很多国有的、股份制的、民营的公司,在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因为各种原因,拥有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现在已经流通或仅仅在限售阶段,他们的需求是各种各样的,比如希望自己手中的股权适时变现,部分质押,变换其他股权,凡此种种,需要多元化、个性化设计市值管理方案。”

      如某A股国有上市公司董秘对记者表示:“对我们的股东而言,一定也是希望限售期过后能实现股权增值,但基于股东背后及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要求,我们的市值管理需求并非纯粹的金融行为,甚至大多数是行政行为。”

      “国有上市公司的股东往往既要求解禁后股权能增值,又要求股权不能减少,这样对提供市值管理服务的公司而言,形成双重委托,甚至有些需求实际是与我们对赌。”毛勇春对记者表示。

      又如A股某外资上市公司董秘表示,“对我们的股东而言,减持不仅要满足证券市场法规要求,还要满足国家外汇管理相关的制度要求。减持后也不能进行再投资,很多市值管理工具也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