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要闻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动向
  • A4:市场·资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平安增发意外落地H股 A股年内再融资压力减小
  • 三只保本基金同日首发 股指期货成销售亮点
  • 深交所调查显示:创业板投资者
    相对老练
  • 高盛入股泰康人寿获批准
  • 深交所乐富基金达到100只
  • 外资投行:3月CPI或超5%
  • 光大银行H股IPO获股东大会通过
  • 上国投傅帆:看淡融资类业务前景 信托业亟须转型
  •  
    2011年3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平安增发意外落地H股 A股年内再融资压力减小
    三只保本基金同日首发 股指期货成销售亮点
    深交所调查显示:创业板投资者
    相对老练
    高盛入股泰康人寿获批准
    深交所乐富基金达到100只
    外资投行:3月CPI或超5%
    光大银行H股IPO获股东大会通过
    上国投傅帆:看淡融资类业务前景 信托业亟须转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国投傅帆:看淡融资类业务前景 信托业亟须转型
    2011-03-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唐真龙 ○编辑 颜剑

      ⊙记者 唐真龙 ○编辑 颜剑

      

      大浪淘沙。随着一系列监管新规的实行,一些信托公司正在舍弃传统的融资类业务和平台类而向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向转型。

      银监会“72号”文(即《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和《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无疑将会对信托行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何寻找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之路?转型的过程中将经历哪些痛楚和挑战?对于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帆。

      

      新规或致信托规模下降

      2007年信托新“两规”实施以来,信托业资产规模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不过去年颁布并实施的《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等监管新规或将导致信托业在今年进行调整。傅帆认为,在银监会“72”号文和《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的影响之下,信托业资产规模今年将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关统计显示,在目前3万亿的信托业务规模中,有2万亿都是银信合作业务贡献的。傅帆表示,从去年7月份银监会颁布“72号文”之后,信托业开始出现拐点,由于绝大部分信托公司的银信合作业务都超过了30%的底线,从那个时候起不少信托公司就开始停止该业务,信托公司业务规模开始呈整体下降的趋势。

      “信托业务规模下降应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长期来看应该是一个利好,这可以使信托行业的资产更加健康,盈利的基础更加扎实,业务的可持续性可能会更高。”傅帆表示。他认为,由于每家信托公司的业务结构不同,《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对不同业务的差异也很大,因此不同的公司所受的影响不尽相同。这样的监管办法也反映了监管导向,即银监会鼓励信托公司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培育自身资产管理能力,发展自主管理业务。

      

      融资类业务前景看淡

      “从目前的情况看,信托业务的70%都在做高风险的融资业务,另外30%在做平台类业务。这两个业务一方面将会给公司带来越来越大的风险,另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很难培育。”傅帆表示。

      在银信合作业务以及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相继受到限制之后,目前房地产信托业务似乎成为信托公司的主打业务。对于此项业务,傅帆表示,根据他们的观察,今年市场需求将非常大,一方面房企在资本市场的再融资闸门被收紧,另一方面银行信贷对房企的支持也很有限。房企通过信托融资的需求非常强烈。“目前中小型房企的资金很紧张,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也开始跟我们接触。”傅帆表示。

      不过,傅帆表示,今年房地产信托的风险会逐步提高。一方面是市场风险,在“国八条”等调控政策出台之后,对行业的影响非常大,信托产品的市场风险、信托计划兑付的风险会加大。第二是政策风险,监管层要求房地产信托业务更加规范,在具体项目的推介过程中合规性的要求会进一步加大,在项目选择上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政策风险。傅帆认为,对房地产信托业务要换一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如果延续过去作为银行信贷业务的补充,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我们现在考虑做真正的投资,做房地产基金业务,这是监管机构非常鼓励的。”傅帆认为,随着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房地产行业大浪淘沙,会涌现出一些真正有投资价值的项目。信托公司没有必要继续挤在单纯融资,以及“假投资、真融资”的渠道上。

      傅帆表示,上国投还是很看重房地产行业的机会,首先看重PE业务。“根据相关规划,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直接融资渠道比例会进一步扩大,PE作为一个通道,空间会很大。我们现在在看一些符合主板上市的项目。”他表示。而除了PE业务之外,上国投还看重金融衍生品的投资,随着更多的金融工具面市,市场上可能会有更多这样的需求。第三个方面就是大宗商品的投资。此外还有一些另类的小众投资,比如艺术品、古玩等。“信托行业本身服务的就是一个小众的、细分的市场,是一个高端产品的理财市场,应该可以找到一些细分的领域。”傅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