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资金·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可燃冰关键探测技术获突破
  • 铁矿石进口将设国家标准
  • 前两月新接船舶订单同比增44.3%
  • 房地产或将迎来“限价”时代
  • 大型房企集体缺席 “上海之春”人气不足难见降价
  • SMG牵手联想
    进军移动互联视频服务
  • 安徽六项措施规范股权投资企业
  • 打造绿色制造 家电产业今年升级在即
  • 宝钢紧急填补
    日产汽车板空白
  •  
    2011年3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4版:产经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产经新闻
    可燃冰关键探测技术获突破
    铁矿石进口将设国家标准
    前两月新接船舶订单同比增44.3%
    房地产或将迎来“限价”时代
    大型房企集体缺席 “上海之春”人气不足难见降价
    SMG牵手联想
    进军移动互联视频服务
    安徽六项措施规范股权投资企业
    打造绿色制造 家电产业今年升级在即
    宝钢紧急填补
    日产汽车板空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房地产或将迎来“限价”时代
    2011-03-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于祥明 ○编辑 阮奇

      ⊙记者 于祥明 ○编辑 阮奇

      

      限购之后,限价的步伐也在走近房地产市场。日前,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正针对商品房销售制订“明码实价”的文件,而新“国八条”要求一季度末各地要出台房价控制目标,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正迎来“限价时代”,其中地方政府的责任将更大。

      事实上,记者注意到,今年房地产调控的高压态势非常严厉。3月8日,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所说的“时刻准备出台下一步楼市调控政策”言犹在耳;3月15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又透露,正针对商品房销售制订“明码实价”文件,对房价的透明化管理思路日渐清晰。

      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透露,将专门对商品房销售做出规定,明确公示每套商品房、代办费用、物业收费等价格,要在规定时间内公开全部商品房,并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实价。这与新“国八条”所要求的“一季度末各地要出台房价控制目标”遥相呼应。

      此前,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曾向记者表示,限购令至少在2年内不会放松。而且,如果房价再度出现过快上涨,不排除有“限价”等更严厉的储备政策出台。

      实际上,记者了解到,去年11月有关部门曾考虑过“限价政策”,即考虑当房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时,直接出手限制商品房销售价格,包括直接限制企业利润水平、直接限定价格等。

      而且,记者从北京房地产业内获悉,去年曾对开发商实施过类似“价格申报制”,以达到控制房价的目的。

      而据媒体透露,为实现房价上涨控制目标,深圳市将采取类似措施,对高价楼盘在预售和销售进度上进行严格的控制。具体办法就是,由“先备案价格后根据价格决定是否批准预售”取代过去“先批准项目预售备案价格”的做法,以保证房价年度上涨幅度控制目标的实现。

      显而易见,这一切直指房价。“国家正在对房地产实施前所未有、非常严厉的调控政策,这些政策从表面上看似乎都不市场化,尤其是限价、限购政策。但这几天我私下与一些有远见的开发商交谈,他们认为这也很有必要,过去几年的房地产市场像匹脱缰的野马,政府就是用这种十分严厉的政策将这匹脱缰的野马拉回到正常范围。”地产大腕潘石屹说。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住建部正催促各地在一季度末出台房价控制目标,以进一步落实中央调控楼市政策,房地产“限价时代”已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