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资金·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中东局势动荡 国际油价再度逼近100美元
  • 日元再一次“被避险”
  • 地震不改既定方针 印度央行加息25个基点
  • 瑞银等多家大行卷入“Libor操纵门”
  • 环球速递
  •  
    2011年3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海外
    中东局势动荡 国际油价再度逼近100美元
    日元再一次“被避险”
    地震不改既定方针 印度央行加息25个基点
    瑞银等多家大行卷入“Libor操纵门”
    环球速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东局势动荡 国际油价再度逼近100美元
    2011-03-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目前原油受中东局势以及日本地震双重因素影响 尤霏霏 制图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在中东局势动荡与日本核泄漏风险的跷跷板效应作用下,国际油价周四早盘再度发威。纽约油价一度大涨1.6%,至100美元附近,并带动铜、镍等大宗商品纷纷走强。必和必拓等资源股也在周四的欧洲早盘走高。

      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投资人将关注焦点又放到了中东局势上,这可能说明日本核泄漏事故给市场带来的压力稍有缓解。不过,大宗商品后市很大程度上仍将受制于日本地震及核泄漏方面的进展。

      

      股市大跌无碍油价上涨

      周三的纽约市场,油价已经展露出与股市“分道扬镳”的趋势。当天,受日本地震因素拖累,美欧股市均大幅下跌,跌幅普遍接近甚至超过2%。

      不过,就是在如此的弱势格局下,国际油价依然顽强收高。16日纽约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80美分,收于每桶97.98美元,涨幅0.8%。伦敦市场4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10美元,收于每桶110.62美元,涨幅高达2%。

      周四电子盘中,国际油价继续保持强势。截至北京时间17日19时15分,纽约4月份原油期货涨1.8%,达到99.73美元。此前,油价一度达到99.86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也大幅上扬,4月份合约一度涨1.9%,至112.6美元。

      分析师注意到,周三美国公布的原油库存数据,对油价构成部分支撑。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数据显示,在截至3月11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增加170万桶,增幅低于预期,也低于前一周的250万桶。美国原油供应减少加大油价涨幅。

      瑞士信贷的商品分析师托比尔斯表示,原油市场当前正受到两股力量牵引。一方面是投资人对于日本地震影响的担忧,当地不少炼油厂已被迫关闭,工厂也大规模遭遇停电停产;另一方面则是地缘政治因素。

      巴黎银行预计,受地震影响,日本今年的GDP增速可能减少0.9个百分点。一些机构甚至认为,日本经济增速可能减少多达3个百分点。对于日本这个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原油需求的大幅下降。

      事实上,周四早些时候,原油价格一度随亚洲股市大幅下跌而走低,纽约油价一度大跌逾1%。受对于日本核泄漏事故可能恶化的担忧影响,当日亚太股市再度大跌。

      中东局势左右“油情”

      市场人士表示,从过去两天的情况看,至少在原油市场,投资人仍对供应更为敏感,而非需求。因此,相比日本大地震,中东局势更能牵动市场神经。

      过去几天,西亚北非地区局势持续动荡。投资者担心,中东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有可能受到巴林局势波及。另外,该地区另一重要产油国伊朗对沙特派兵进驻巴林表示不满,为该地区的不稳定局势再添变数,投资者担忧情绪加剧。

      另一方面,非洲主要产油国利比亚的局势也依然动荡不定,此前有消息称,利比亚160万桶的日产量中,已有三分之二受到局势动荡影响而被迫关闭。

      来自非洲另一大产油国的消息也刺激了油市的敏感神经。据新华社报道,尼日利亚军方16日透露,意大利石油巨头阿吉普公司在尼东南部巴耶萨州的一条石油输送管道15日晚发生爆炸。

      尼日利亚最大的武装组织“尼日尔河三角洲解放运动”14日发表声明说,该组织很快将对尼日尔三角洲地区的石油设施以及阿布贾、拉各斯等城市的重要地点展开袭击。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产油国,也是欧佩克主要成员,该国石油设施再度面临被破坏,也给原油市场带来不小的压力。

      在中东局势动荡持续的大背景下,一些大行又开始唱多油价。瑞银17日宣布,上调对今年的国际油价预期。根据瑞银的报告,该行将其对2011年布伦特原油价格的预测上调了22%,主要考虑到利比亚这个非洲第三大产油国的局势。

      根据最新预测,瑞银认为今年布伦特原油的均价可能达到103.75美元,显著高于之前预计的85美元。该行还将其对明年布伦特油价的预期提高了12%,至95美元。

      “我们上调油价预估,是考虑到利比亚的减产以及风险溢价的提高。”瑞银的报告说,“我们的假设是,当前的局势可能再持续一个季度,但是,围绕地缘政治的更大风险可能会推动长期油价上涨。”

      国际能源机构在本周发布的能源月报中表示,因为石油设施遭到破坏,利比亚的石油出口可能中断数月。

      

      原油引领大宗商品反弹

      在原油的带动下,大宗商品价格周四全面走强。周四伦敦早盘,覆盖24种大宗商品期货的标普GSCI指数大涨1.2%,扭转了此前的跌势。当天早些时候,因投资人担心日本的地震和核泄漏可能影响能源需求,该指数一度下跌0.4%左右。

      具体来看,金属类商品涨势凌厉。周四伦敦早盘,LME铜、镍、铝、铅、锡等期货品种的价格都大幅上涨,涨幅普遍超过1%,锡等品种的涨幅甚至接近3%。

      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带动能源、资源类个股也纷纷上涨。周四的欧洲早盘,必和必拓、斯特拉塔等矿业股涨幅都超过1%,带动大盘走高。俄罗斯等石油出口国的股市周四也上涨近1%。

      一些分析师表示,大宗商品后市的走势,很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日本核泄漏事故的进展。德银的分析师西敏斯基周四发布报告指出,在日本核泄漏事故进一步明朗之前,商品市场的上涨依然较为脆弱。

      巴克莱资本的分析师表示,短期内,市场将继续关注于地震可能给经济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该行认为,随着重建工作的展开,日本当前预计每天约100万桶的需求损失,很可能得以较快恢复。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的能源分析师韦斯特莫尔表示,日本是一个大型经济体,如果该国真的发生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会对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因而也会影响到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他认为,未来几天,大宗商品市场投资人仍将高度关注日本核泄漏事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