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资金·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中东局势动荡 国际油价再度逼近100美元
  • 日元再一次“被避险”
  • 地震不改既定方针 印度央行加息25个基点
  • 瑞银等多家大行卷入“Libor操纵门”
  • 环球速递
  •  
    2011年3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海外
    中东局势动荡 国际油价再度逼近100美元
    日元再一次“被避险”
    地震不改既定方针 印度央行加息25个基点
    瑞银等多家大行卷入“Libor操纵门”
    环球速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瑞银等多家大行卷入“Libor操纵门”
    2011-03-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据英国金融时报17日报道,瑞银、美银、花旗、巴克莱等多家跨国银行正受到美英等国监管机构的调查,旨在查明这些机构是否涉嫌在2006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操纵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Libor)。Libor是全球数百万亿美元金融产品的基准利率。该调查最早始于2008年,也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

      

      瑞银率先披露被调查

      据海外媒体报道,瑞士最大的银行瑞银本周率先披露有关Libor调查的消息。在15日发布的年报中,瑞银披露,公司已收到美国当局发来的传票,调查该行是否卷入与Libor利率有关的操纵案。

      据瑞银的年报披露,该行收到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以及美国司法部的传票。另外,该行还收到日本金融厅的指令,要求就“类似事宜”提供信息。

      瑞银方面称,按照该行的理解,上述调查的重点是看瑞银是否有不当企图,试图在特定时期独自或联合其他机构一起操纵Libor利率。瑞银称,该行正在进行内部自查,并配合相关调查。

      Libor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金融指标之一,全球有超过350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和公司债将其作为利率基准。英国银行家协会(BBA)负责对该利率进行管理,BBA每天从16家银行搜集各家银行从美元到瑞典克朗等十种货币的拆借成本,拆借期限从隔夜到1年。这些利率被纳入统计表格,去掉最高和最低的部分,然后得出的平均值就是当天的Libor利率,后者随即会被英国银行家协会发往全球各地的交易室。

      不过,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该指标的波动和有效性却广受质疑,特别是相比其他利率基准。

      从2008年初开始,英国银行家协会等各方开始就Libor的准确性展开调查。国际清算银行在2008年发布报告指出,不能排除Libor被操纵。此后,负责制定Libor的英国银行家协会曾表示,考虑调整该利率的编制方法,比如向更多的金融机构搜集每天的拆借利率。另外,还有一些机构酝酿在美国设立一个新的全球利率基准,以取代伦敦Libor的业内基准地位。

      在15日发布的一份电子声明中,英国银行家协会表示,将继续致力于保证Libor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使之成为行业内最可信的基准之一。

      

      调查范围已缩小至几家银行

      此后,各国监管部门对于Libor的调查仍在继续。据报道,去年秋季,向英国银行家协会提交拆借报价的16家银行,都接到了要求提供相关信息的非正式请求。

      在最近几个月,调查范围进一步缩小。在瑞银率先披露已接到调查要求时,英国金融时报17日也报道说,英美等国监管部门已将目标锁定在四五家跨国银行。除了瑞银,美国银行、花旗、巴克莱已收到美国监管机构的传票,而调查人员已要求西德意志州银行提供相关信息。

      据报道,英美调查人员已约见了几名证人,以试图查明,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前不久以及危机期间,Libor利率是否受到了人为操纵。

      据报道,上述调查机构包括美国证监会、CFTC、美国司法部、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以及日本金融厅。

      批评人士一直认为,Libor的编制和统计程序已经过时,而且缺乏透明度。在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不少人都指责说,Libor利率受到了人为干扰,遭到了较为严重的扭曲,不能准备反映市场利率,因而给投资人和机构带来了误导甚至造成巨大损失。

      对于那些向BBA提供拆借利率的银行来说,外界的担心在于,一些银行可能刻意报低其向外拆借的利率,以避免让外界知晓其正面临较高的借贷门槛。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当流动性和市场情绪都高度紧张之时,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发生,因为一些实力较弱或面临融资困难的银行,可能不愿让外界知道自己是在以更高的成本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