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能源前沿
  • 10:调查·产业
  • 11:专版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券商佣金率下滑态势初步遏制
  • 三家信托公司获重组 信托业进一步扩容
  • 金鹰基金研究总监杨刚:
    目前估值水平仍有吸引力
  • 部分银行强势吸存
    存贷比掣肘难消
  • 黄金主题QDII基金成香饽饽
  • 友邦新高管首亮相 今年在二三线城市扩张
  • 偿付能力够三年发展
    国寿无再融资计划
  • 农银汇理:
    “二八风格”转换初露端倪
  •  
    2011年3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券商佣金率下滑态势初步遏制
    三家信托公司获重组 信托业进一步扩容
    金鹰基金研究总监杨刚:
    目前估值水平仍有吸引力
    部分银行强势吸存
    存贷比掣肘难消
    黄金主题QDII基金成香饽饽
    友邦新高管首亮相 今年在二三线城市扩张
    偿付能力够三年发展
    国寿无再融资计划
    农银汇理:
    “二八风格”转换初露端倪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部分银行强势吸存
    存贷比掣肘难消
    2011-03-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鹏峰 ○编辑 颜剑

      ⊙记者 周鹏峰 ○编辑 颜剑

      

      存款准备金率的持续上调与信贷额度的受限,让银行备受掣肘,却也使部分中小银行更借此强势吸存。昨日,市场传闻称有三家银行因存贷比受限停贷,不过,相关银行就该消息予以了否认。

      记者日前在某银行网点停留间隙无意中听到客户经理对贷款客户称,客户必须为银行拉来相应数量的存款才可以放款,且贷多久存款也要存多久。

      随后该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一般个人贷款都要存款配比,如A要贷款100万,便要从B处拉来存款100万,B可以是担保公司或有钱的个人,银行就B存款开出存单,而A则要支付给B大致5%左右的费用购买此存单,以证明此为其贷款所配比的存款。如存放一年,存款定期收益3%,加上A给B的5%,B客户该笔存款的年收益将达到8%,远高于很多理财产品。

      不过,相对应银行给予A客户的贷款利率也会相应考到这一成本,并在其平均贷款利率水平基础上下调相应点数。可以说,银行以此吸收了存款,但同时也巧妙地规避了直接高息揽储的嫌疑。对于这一做法是否违规的问题,一业内人士则称,这是市场行为。

      这一揽储行为并非个案,一担保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这种做法在小银行较为多见。也有银行的做法为,A欲贷款1000万,但可能被要求寻找B在月末在该行存入2000万,期限为1天,并支付一定费用,据该人士称,由于期限短,这种存款利率可能高达月息10%,折合成日息为千分之三点三,以存入1000万为例,A客户需要为此支付3.3万的费用。

      银行的强势揽储是信贷资金稀缺的强势体现,也是银行存款压力的充分体现。但银行或明或暗的揽储努力却不能完全缓解存款压力。昨日即有传广发行、华夏银行等三家中小股份制银行受存贷比制约停贷消息,尽管华夏银行相关人士随后对本报记者予以了否认,但中小银行存贷比存在压力则是事实。

      国信证券前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从静态角度测算,如果存款准备金的增加靠调拨贷款头寸进行补充,0.5个百分点的上调大约会降低上市银行2011年净息差1.14个~1.79个基点,对2011年净利润的负向影响在0.74%~1.55%。其中对招商银行、中国银行负面影响最小,对华夏银行、农业银行负面影响最大。

      若存款准备金增加要靠缩减债券投资头寸来补充,那么0.5个百分点的上调大约会降低上市银行2011年净息差0.17个~0.61个基点,对2011年净利润的负向影响在0.11%~0.63%。其中对宁波银行、招商银行负面影响最小,对华夏银行、民生银行负面影响较大。

      央行18日晚间宣布,自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三次全面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自去年货币政策开始收缩后的第九次上调。至此,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上调至20%的历史新高位,市场预计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冻结资金约3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