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能源前沿
  • 10:调查·产业
  • 11:专版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低空空域改革扩大“试飞面” 通用航空将借力发力
  • 空管需求高峰将至 相关上市公司悄然布局
  • 兴起中的绿色投资
  • 中国空管系统
    亟盼“中国制造”
  •  
    2011年3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低空空域改革扩大“试飞面” 通用航空将借力发力
    空管需求高峰将至 相关上市公司悄然布局
    兴起中的绿色投资
    中国空管系统
    亟盼“中国制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空管系统
    亟盼“中国制造”
    2011-03-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温婷 ○编辑 衡道庆 艾家静

      ⊙记者 温婷 ○编辑 衡道庆 艾家静

      

      眼下,以欧美大型厂商为主的国内空管系统供应格局亟待突破,国产化进程有望提速。

      刚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出要推动通用航空发展,同时将新建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加快新一代空管系统建设。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王昌顺此前在出席2011亚洲国际航展时也表示,预计到2015年,中国通用航空机队规模达到2000架以上,比2010年增加1倍以上,5年年均增长15%以上;通用航空作业飞行小时达到28万小时,5年年均增长16%。

      据王昌顺介绍,中国民航将从多方面贯彻实施民航基础设施发展战略,其中在大力建设新建通用航空机场的同时,也将加快空管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广泛应用新航行技术。到2015年,空管保障起降达到1040万架次,比2010年增加70%,5年年均增长11%。

      据了解,目前国内空管系统的供应商主要以欧美大型厂商为主,包括法国泰雷兹公司(Thales)、美国洛克希勒·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美国雷神公司(Raytheon)、美国德雷费尼克(Telephonics)等,所以国家对空管重大装备国产化的要求十分迫切。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开始,空管系统特别是低空空域管理系统的需求正在扩大。

      中国民航大学校长吴桐水昨日对本报表示,空管系统除了涉及航空运输安全和效率外,还涉及国防安全;并且低空空域的管理系统比运输航空更为复杂,技术难度更大。“国家有关部门非常重视空管系统的国产化。”

      据他透露,由民航局、科技部主持的低空空域管理制度改革的重大支撑项目已经在去年下半年启动,由中国民航大学牵头,联手包括中航工业通飞公司在内的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承担。吴桐水表示,此次重大支撑项目涉及的空管系统软件和硬件,将全部依靠自主研发,并且将打通技术开发到产品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