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能源前沿
  • 10:调查·产业
  • 11:专版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低空空域改革扩大“试飞面” 通用航空将借力发力
  • 空管需求高峰将至 相关上市公司悄然布局
  • 兴起中的绿色投资
  • 中国空管系统
    亟盼“中国制造”
  •  
    2011年3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低空空域改革扩大“试飞面” 通用航空将借力发力
    空管需求高峰将至 相关上市公司悄然布局
    兴起中的绿色投资
    中国空管系统
    亟盼“中国制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空管需求高峰将至 相关上市公司悄然布局
    2011-03-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温婷 ○编辑 衡道庆 艾家静

      ⊙记者 温婷 ○编辑 衡道庆 艾家静

      

      “飞得起、看得见、管得住、落得下”——通用航空要实现如此目标,巨大的空管需求就亟待填补。

      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通飞公司总经理孟祥凯曾在两会期间建议,发展通用航空,应建立起全国范围的气象、地貌、航线、起降点和其他飞行信息辅助系统、低空空域交通管理指挥系统,真正实现通用航空的“飞得起、看得见、管得住、落得下”。

      面对低空空域改革所带来的潜在空管需求,不少上市公司已开始提前布局。

      根据川大智胜的最新公告,公司拟公开增发A股募资3.5亿元的议案日前获股东大会通过,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此次增发募资将用于以下三个项目:飞行模拟机视景系统研发及生产建设项目;低空空域空中交通管理和服务系统研发及生产建设项目;以及空管及智能交通传感网络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山西证券指出,空管系统的准入门槛较高,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展开,川大智胜作为空管领域的龙头,将迎来长期利好。

      中投证券则表示,低空开放及空管设备的国产化趋势,可能使航管雷达在军民用领域实现较快增长,相关公司有四创电子。公司去年12月公告表示,获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临时使用许可证》,证书有效期为两年(自2010年11月15日至2012年11月14日),标志着公司空管一次雷达产品具备了中国民航空管领域的市场准入资格,可参与民航空管设备的招标,分享空管雷达的巨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