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海外
  • 5: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调查·产业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瞄准“下乡”与“社区” 医疗器械市场“十二五”有望翻番
  • 基金经理反手做多
    “潜伏”医疗器械行业龙头
  • 期待医用家电市场快速增长
  •  
    2011年4月7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调查·产业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调查·产业
    瞄准“下乡”与“社区” 医疗器械市场“十二五”有望翻番
    基金经理反手做多
    “潜伏”医疗器械行业龙头
    期待医用家电市场快速增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经理反手做多
    “潜伏”医疗器械行业龙头
    2011-04-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宦璐 编辑 ○王晓华 阮奇

      ⊙记者 宦璐 编辑 ○王晓华 阮奇

      

      4月初,兴业证券、国信证券等纷纷发布2季度和4月的医药投资策略报告。其中,无一例外地看多医疗器械板块。同时,今年一季度以来,基金对于医药股的态度经历了前期的一波大规模减持之后,已经有乐观的基金经理开始反手做多,“潜伏”进医药板块中的一些细分行业龙头,期待着它们在下半年再度发力。

      可以说,在估值日趋合理和市场扩容、出口向好的大背景下,医疗器械板块成为投资界最青睐的领域之一。业内专家一致认为,2011年是投资医疗器械行业龙头的黄金时代,包括鱼跃医疗、九安医疗、乐普医疗、阳普医疗、万东医疗、新华医疗等上市公司有望从中获益。

      

      有望诞生世界级企业

      业内专家表示, 全国新一轮医改重点支持农村医疗机构建设, 包括新建乡镇卫生院、增加对县医院的投入、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等。而全国有8 万多家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 因此, 医疗器械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机会。由于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拥有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和技术研发实力, 通过并购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 在下一轮竞争中有望诞生世界级企业。

      “我相信,在未来的5年内,中国肯定会诞生百亿规模销售额的医疗器械公司。”鱼跃医疗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光明非常乐观。

      2008年,鱼跃医疗在上市之初仅有3100万利润,但三年过去了,公司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每年50%的业绩和利润增长令整个业界刮目相看。吴光明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在做2012年的市场布局。300亩的新厂房就按照50亿的规模来设计产能。而医用家电将是公司今后的另一发展重点。除此之外,公司还将争取通过外延式并购来获得技术和产品的提升。

      迈瑞医疗则通过收购美国企业并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向国际化企业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该公司董事长徐航曾表示,未来几年将加速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力争早日成为全球同业翘楚。

      在投资机构莫尼塔看来,在众多细分市场,医疗器械行业存在不少颇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深挖“医保目录”及细分市场

      大市场成就大公司。事实上,这只是中国这个体量巨大的市场将向本土企业提供的无数上佳机遇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部分医疗器械企业正有望在医保目录推进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企业在江苏等省份已经取得突破,如果能进入医保目录,将会带来5-8倍的销量增长,如人工耳蜗等医疗健康辅助用具产品。”

      而放眼全球,在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医疗器械都现身在各医保目录中。而中国的医疗器械企业也正翘首以待能够早日得尝“医保目录”这一大蛋糕。

      另外,医疗器械的细分市场也值得深挖。

      据赛迪顾问宋宇预计,中国的便携式医疗电子市场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电子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疾病监控系统等便携式医疗设备将成为带动下一轮医疗器械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还不止于此。常年从事医疗市场开发的新加坡仁心医疗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志武表示,每年新增的三万听力损失儿童中,有两万人可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来恢复听力,而此前我国已经有2780万听力损失人群的基数,其中,740万人适合通过植入人工耳蜗恢复听力,蕴藏的市场潜力同样非常巨大。

      目前,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耳蜗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而已经获得人工耳蜗器械证书的上市公司海南海药正尝试增发新股。券商分析人士认为,增发后海南海药将占有力声特5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完成增发不仅可以使其人工耳蜗项目顺利投产和销售,预计力声特人工耳蜗(成人治疗)在 2011年下半年投产销售,经过3年的市场培育,至2014年其年销售可能达到一万套左右,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左右和利润一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