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专 版
  • 4:焦点
  • 5:财经新闻
  • 6:公司
  • 7:市场
  • 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带动超千亿投资 迪士尼演绎上海故事
  • 基建抢鲜 多家上市公司分羹迪士尼建设
  • 每年千万客流 商业地产后劲十足
  • 对症下药
    “一司一策”根除公司治理顽疾(上接1版)
  • “数”说上海迪士尼
  • 旅游消费文化联动 乐园之外“蛋糕”更大
  • 上海能否走出
    “迪士尼怪圈”?
  • 迪士尼乐园开工推动上海经济转型(上接1版)
  •  
    2011年4月9日   按日期查找
    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焦点
    带动超千亿投资 迪士尼演绎上海故事
    基建抢鲜 多家上市公司分羹迪士尼建设
    每年千万客流 商业地产后劲十足
    对症下药
    “一司一策”根除公司治理顽疾(上接1版)
    “数”说上海迪士尼
    旅游消费文化联动 乐园之外“蛋糕”更大
    上海能否走出
    “迪士尼怪圈”?
    迪士尼乐园开工推动上海经济转型(上接1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能否走出
    “迪士尼怪圈”?
    2011-04-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此前迪士尼投资的部分海外乐园项目中,曾出现过当地政府因前期开发投入过大、负债较高而在项目运营后连年亏损,但迪士尼乐园本身却为母公司不断创造盈利的怪圈。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未来盈利前景如何?能否突破“项目赔钱、乐园赚钱”的老格局?带着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参与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建设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上海申迪集团和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有关负责人。

      记者:上海迪士尼项目在中美双方合作模式上有什么特点?如何规避“项目赔钱、乐园赚钱”的怪圈?

      范希平(上海申迪集团董事长):上海迪士尼创造了与其他迪士尼迥然不同的“上海模式”。最大特点在于中方通过参股管理公司,将共同参与未来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和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 

      中方在管理公司中参股30%,这意味着在今后所有的乐园经营收益中都可享有相同比例的收益;中方还有权向管理公司委派董事、监事、副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这都开创了迪士尼在海外主题乐园项目经营管理方式的先例。

      记者:此前一些迪士尼项目都得到了当地政府很多支持,如提供低价土地、政府贷款等,上海市政府是否也有类似的优惠措施?

      刘正义(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此次政府对迪士尼项目的支持主要体现在规划和开发、项目用地和基础设施等三方面。不过在此项目中,申迪集团从政府手中依法受让土地使用权后,不以土地入股,而是将土地有偿出租给主题乐园公司和配套设施公司使用,项目在土地使用上将遵循“依法、有偿和集约”的原则。 

      记者:在此前一些项目中,美方曾以知识产权入股,不进行现金投资,上海迪士尼项目情况如何?

      范希平:在上海迪士尼项目中,中美双方均以现金方式入股,土地使用权和知识产权均不作价入股,而是分别由中方和美方另行租赁和许可给中外合作的项目公司。在“上海模式”下,中美双方的利益更加趋同,优势更加互补,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记者:在已经建成的其他迪士尼乐园中,有亏有赚,上海迪士尼对项目的盈利预测如何?

      罗伯特·艾格(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中国有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我们对项目的市场前景和投资回报有充分的信心。事实上,香港迪士尼乐园的创意以及过去一年的业绩也越来越好,迪士尼已经决定将其面积扩建25%。

      记者: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票价是多少?

      范希平:票务方案目前尚未确定,票价将在开园前1-2年,按照当时的经济和消费情况制定,既要保证乐园的可持续经营,也会充分考虑旅客的可承受程度。

      记者:迪士尼乐园项目能否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带来拉动效应?

      肖林(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迪士尼主题乐园直接间接带动的产业可达上百个,包括核心带动产业、关联带动产业和延伸带动产业。如果按照带动系数排序,带动性排前五位的产业分别是旅游业(3.72)、现代商贸业(3.67)、文化产业(2.16)、航运物流业(1.86)和信息服务业(1.49),这五大产业在项目正式运营后预计每年将增加约340亿元的总产出和总收入。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