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调查·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中美经济博弈焦点
  • 全球商品价格狂泻对中国意味什么
  • 食品添加剂能不打埋伏么?
  • 金融大鳄虎视眈眈 亚洲强化合作迫在眉睫
  • 地域、地段、地点
  • 中国网络概念股长远战略在哪里
  •  
    2011年5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中美经济博弈焦点
    全球商品价格狂泻对中国意味什么
    食品添加剂能不打埋伏么?
    金融大鳄虎视眈眈 亚洲强化合作迫在眉睫
    地域、地段、地点
    中国网络概念股长远战略在哪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美经济博弈焦点
    2011-05-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 勇

      王 勇

      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夕,中美之间人民币汇率硝烟再起。几天前,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以及参议员舒默又在敦促人民币升值。笔者认为,此时此刻,出现敦促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呼声,根本意图有别以往,或是想遏制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的势头。

      近些年来,美国的经济战略有了所谓激进性调整:首先,重建美国新型制造业,发挥美国科技优势,特别是充分发挥美国已经形成的环保技术和信息技术优势;其次;积极推动技术和资本移民的人口政策,将高端人才和无偿资本引入美国,保持并强化国际竞争优势。再次,通过设立“出口促进内阁”,从加强贸易拓展、方便贸易融资以及强化贸易规则“三管齐下”扶持美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积极推动实施“全国主动出口”贸易新战略;最后,实现石油美元向碳美元的转变,重新确立美元的强势地位。

      美国政府对货币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因此,确保美元超级国际货币地位,并借助美元的货币霸权来攫取国际铸币税,便是美国经济战略的制高点。而中国的经济战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战略优势是比较优势、大国综合优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优势以及后发优势等。而中国的战略劣势也是很明显的。长期以来,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依赖给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来发展经济,从而成为“世界工厂”,其代价是资源紧张和环境退化。由于劳动力收入低,人们无法拿出更多资金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品质。所以中国社会人口的大部分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那么,中国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劣势,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而人民币国际化,正是助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

      而在美国看来,人民币国际化却正在对美国经济战略的实施形成障碍。所以,美国一次又一次施压人民币升值,主要是想为美国经济战略得以顺利实施开路。换言之,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全球流动性过剩转化为庞大的美元储备,成为美国攫取国际铸币税的物质基础。然而,就在这当口,人民币却在不断加速国际化进程。要知道,如今的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大国,美国最大的“债主”。美国绝不允许中国一步步发展成为他的强劲对手,更不能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国际货币“霸主”地位构成威胁。所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民币的成长和运行,必须纳入美元本位体制,受美国掌控。为实施这样的战略,美国必须不断施压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汇率低估为借口,为其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提供依据,作为中美经济协调与谈判的重要筹码,以便向中国要价来获得更大的收益。更进一步讲,通过让人民币一次或大幅升值形成“超调”效应,一旦有朝一日人民币升值泡沫破灭,或出现人民币汇率连续暴跌,就可以打乱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步骤,减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鉴于中美经济战略的差异,在中美经济战略博弈中,中国的策略应当是坚定不移促使人民币国际化。

      这需要中美建立战略互信机制。在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要进一步强调,中美经济互补性强,互相兼容互相依赖显得更加重要。中国需要美国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美国也需要中国的资金、市场和稳定的货币政策。如果中美在经济互信中相互谦让相互包容,经济关系就会走向更加密切。同样,人民币的国际化虽益于中国,但也会帮助美元更好地发挥国际货币的作用而不会排挤甚至取代美元的作用。希望美国能着眼大局,认清形势,双方应共同采取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并积极关注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氛围。

      我们应密切关注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尤其是维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基本稳定。同时,应以市场化手段为主,力争使人民币汇率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由市场供求决定的管理浮动汇率制。

      为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十二五”时期,应扎扎实实走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每一步。其中包括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区间,尽快将跨境贸易和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到全国,努力创造条件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进程以及在目前已与11个国家及地区分别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国家或地区,促进人民币在全球更多的国家或地区使用,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