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财经海外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产业纵深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市场·资金
  • A7:市场·期货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部分房企融资成本达20% 暗藏高风险
  • 前5个月房企发债超千亿 拉长债券周期缓解降价压力
  • 上海豪宅成交复苏 或迎5月“小阳春”
  • 土地市场“退烧”
    能否带动房价下行?
  •  
    2011年5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地产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地产投资
    部分房企融资成本达20% 暗藏高风险
    前5个月房企发债超千亿 拉长债券周期缓解降价压力
    上海豪宅成交复苏 或迎5月“小阳春”
    土地市场“退烧”
    能否带动房价下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前5个月房企发债超千亿 拉长债券周期缓解降价压力
    2011-05-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于兵兵 ○编辑 王晓华

      ⊙记者 于兵兵 ○编辑 王晓华

      

      在房地产市场上,信托、债券这两个词汇从来没有像今年一样大行其道。就在房企密集发行高利息信托产品的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房企选择了发行债券。据统计,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通过发债,其融资总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几乎为去年全年房企发债额的两倍。

      5月13日,华润置地宣布发行7.5亿美元的五年期优先票据,利率为4.625%。至此,几乎所有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大型房企,都完成了一轮融资计划。仅发债一项,年初以来的融资金额就超过了1000亿元,几乎为去年全年房企发债额的两倍。

      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企业2011年以来的发债融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几乎为去年560亿元融资额的两倍。仅在香港,今年以来就有15家内地房地产企业通过各种债券融资约700亿元。

      对于巨额融资的用途,几乎所有企业都表示用于现有及新项目开发,或偿还到期债务。用新债还旧债,同时再大举拿地开发。在国际评级机构看来,这种激进扩张型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威胁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定时炸弹”。

      

      解析华润:

      200亿成本压力导致现金疲弱

      作为国资背景的房企龙头之一,华润置地的资金从未像如今这样紧张。

      资料显示,在此次发债之前,华润置地融资方式多以贷款为主。例如:2010年4月,华润置地向6家银行申请总额为37亿港元的五年期贷款;2010年9月,申请8亿港元的四年期贷款;2010年12月,取得3.9亿美元贷款等。

      不过,到了2011年,在银行体系全面收紧房地产企业贷款的情况下,华润置地也开始尝试债券融资。华润置地表示,此举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另外,目前美元债券成本相对较低。

      国企背景及庞大的项目储备有助于华润置地保持较好的信用评级。标准普尔表示,基于华润置地高质量收租物业项目会带来经常性收入,以及土地储备规模大、分布广泛等特点,将其前景展望定为“稳定”。

      标普报告认为,华润置地拥有足够覆盖其未来一年流动性用途的现金流资源。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华润置地拥有无限制现金119.7亿港元与未提取的海外银行已承诺贷款额度16亿港元。

      不过,作为受制于宏观调控的房企,华润置地的风险同样明显。标准普尔分析,华润置地流动性用途包括85.5亿港元的短期银行借款和124.7亿港元的2011年到期的未支付土地出让金,两者合计超过200亿港元。而未来两年,公司借款还将大幅增长。由于大量的经营资本流出,公司现金流可能保持疲弱。

      

      拉长债券期限

      延缓短期压力

      调查显示,今年3月份以来,世茂房地产、宝龙地产、合景泰富、龙湖地产、雅居乐等房企纷纷在香港发行各种债券或优先票据融资。例如:世茂房地产发行5亿美元的7年期国际美元债券,债券收益率定为11%。宝龙地产3月份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规模为7.5亿元,为期3年,票面利率在11.75%左右。而这已是宝龙地产自在香港上市以来第二次发债。2010年9月,宝龙地产就曾发行过一笔2015年到期的本金总额为2亿美元的优先票据。4月1日,龙湖地产宣布发行五年期7.5亿美元票据, 2016年4月7日到期,票据的年利率为9.5%。4月11日,方兴地产发布公告称,与汇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及野村就发行5亿美元于2021年到期、年息6.75%的有担保优先票据签订了购买协议。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为了舒缓短期还贷压力,大量房企选择了发行长期债券。例如碧桂园,今年2月宣布发行9亿美元优先票据,到期时间为2018年,年息为11.125%。经统计,3月以来,近8成房企将债券到期时间设定在2015年以后。

      对于中国房企如此密集的发债,各大评级机构表示关注,并纷纷提示风险。标准普尔将9家企业前景定为负面,认为这种大规模发债行为将削弱企业的信用状况。而另一大评级机构穆迪直接将中国地产业评级前景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业内人士预测,短期内,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有风向性改变,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开发商只能依靠快速销售回款偿还高息债务。降价促销将成为下半年众多高负债房企的选择。不过,在企业纷纷改变债券结构,拉长债券周期的情况下,降价之日也被一再延后,降价幅度也不会太大。

      另外,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报告分析,未来将有更多房地产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合作开发、私募、股权投资等方式实现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