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财经海外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产业纵深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市场·资金
  • A7:市场·期货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欧盟首度松口
    希腊或实施债务“软重组”
  • 诺奖得主皮萨里德斯:
    赤字问题将令美元长期处于下跌趋势
  • 华尔街三巨头持仓揭秘 矿业股成“心头好”
  • ■环球速递
  • 投资者惧怕“甜蜜的谎言”
  • 范龙佩访华
    不忘“拉赞助”
  •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解读
  •  
    2011年5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财经海外
    欧盟首度松口
    希腊或实施债务“软重组”
    诺奖得主皮萨里德斯:
    赤字问题将令美元长期处于下跌趋势
    华尔街三巨头持仓揭秘 矿业股成“心头好”
    ■环球速递
    投资者惧怕“甜蜜的谎言”
    范龙佩访华
    不忘“拉赞助”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解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者惧怕“甜蜜的谎言”
    2011-05-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当某种资产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货币当局或是政客们总是习惯于迅速找到各式各样的“挡箭牌”:那不是我们的错,这全是投机客一手造成的。

      在经历了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后,投资者对于政府行为正变得愈发敏感。从近年这两大事件可以看出,政府的套路总是先开脱,接着极力掩盖,然后部分承认,最终不得不承认危机,而到这最后一步,投资者发现早已深陷困境。投资者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空前高涨,他们不需要安慰,只需要真相。

      在这个节骨眼上的希腊,就像当年次贷危机初期的美国,希腊还有救,只要政府能正视自己的问题。日前希腊政府的一份新闻稿并未提及投资者想要的债务解决之道,只是一味忙着辟谣。希腊财政部厉声驳斥德国《明镜周刊》的报道,这家媒体本月6日报道称,“希腊威胁退出欧元区”,并称“正是因为这篇报道,本已稍得喘息机会的欧债危机,在希腊发出求援一年之际再次掀起小高潮”。

      而希腊财政部则表示,“这样的文章不仅太具煽动性,而且不负责任。这种措辞只能破坏希腊、欧元区为挽救危机的共同努力,而给投机客可乘之机。”事实上,这篇报道确实切中了希腊政府的要害。报道的第一段便指出,欧元区财长和欧盟执委会决策官员当天(6日)晚上要在卢森堡秘密开会。同一天,卢森堡首相、欧元区财长集团主席容克向几个大型新闻机构的记者透露,没有所谓的会议,报道事实错误。

      让投资者大跌眼镜的是,欧盟在6日当天确实举行了会议,这位出来辟谣的发言人后来也承认自己说谎,他给出的解释是基于“自卫”。

      也许欧盟官员清楚地知道,希腊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如果没有债务减免,希腊不可能得救,而对希腊的债务免除,或许即意味着需要对整个欧元区体质较差的银行和成员国进行全面的债务注销和资本重组。难怪有人辟谣,有人说谎,现实对执政者来说有些过于残酷了。

      这种寻找“替罪羊”的潜规则并不罕见。在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当时的美国财长和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主席双双把责任归咎于放空者。就在上个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承诺要调查石油投机客。在笔者看来,所有的指责都是“抓小放大”,抓住一小撮投机客,放掉了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而后者往往是因为政府的政策所致。

      再回到欧洲,投资者始终坚定地认为希腊债务重整不可避免,但希腊政府却仍幻想找个借口躲过此劫。上周,国际评级公司标普宣布下调希腊的主权债信评级,希腊政府称该举措“并不合理”。希腊财政部甚至指出,标普的决定根本是“依据谣言”。

      在不断寻找借口的领导者也未必不明白酿成危机的祸根在哪,他们以为某些“甜蜜的谎言”可以安慰投资者。但市场最惧怕的就是信息不透明,反倒是以诚恳、直接的方式向大众披露实情,对市场所造成的杀伤力或许更小。一个丧失了公信力的政府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就像是一枚定时炸弹,无论是实话还是谣言,投资者还能信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