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路演回放
  • 4:专版
  • 5:财经新闻
  • 6:公司
  • 7:观点·专栏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版
  • 12:圆桌
  • 13:专版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QFII
  • A7:基金·专户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QDII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对话
  • 从市场引领者蜕变为市场的追随者 ——公募基金深陷投资困局
  • 基金业绩变脸:遭遇“被增长”之困
  • 公募基金投资困局背后
  •  
    2011年5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从市场引领者蜕变为市场的追随者 ——公募基金深陷投资困局
    基金业绩变脸:遭遇“被增长”之困
    公募基金投资困局背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业绩变脸:遭遇“被增长”之困
    2011-05-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晓婧

      ⊙本报记者 吴晓婧

      

      昔日“热门股”的大幅下挫,让基金短期排名在今年以来的短短5个月内产生了剧变,2010年的多数绩优基金排名滑落至“中下游”甚至不乏垫底者。基金去年以来对大消费和新兴产业的追逐,既成其所望,亦败其所得。

      用一位基金经理的话来说,基金对于成长股的态度,是“一眼天堂,一眼地狱”。去年疯狂的“抢筹”之后,今年却避之不及,甚至遭遇“流动性”管理困境难以减持。

      有意思的是,2010年的备受关注的绩优基金,除“常青树”王亚伟掌管的两只基金外,其余股票方向基金排名基本上位列中下游,甚至不乏垫底者。而今年业绩相当拔尖者,如长城品牌优选、鹏华价值优势等基金,则在去年的业绩排名中落后了一大截,基本在同类基金中处于倒数十名之列。

      回头来看,去年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无一例外地以“消费+新兴产业”的组合跑赢市场,其中多数今年以来多数业绩排名“惨淡收场”。

      在业内一位基金经理看来,成长股业绩“变脸”导致不少基金业绩大幅下滑,公募基金普遍出现了对所谓的“高成长”的不信任。

      上海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去年A 股上市的企业中有46.4%得到了私募股权基金的支持,资本大量涌入的结果,自然是推高资产的价格,一级市场的价格随之水涨船高。不低的入驻价格和手续费用,退出渠道的过于单一,再加上一般3-5 年的投资周期,自然会要求待上市公司的业绩突飞猛进。IPO 的推介会一场一场的开,投价报告上动辄50%、100%的业绩增长,这究竟是‘增长’还是‘被增长’?”

      上述基金经理认为,目前市场处于存量资金在有效的范围内相互博弈阶段,且一级市场的挤压越演越烈,从未停止。“这其实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格局。在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下,参与询价的基金和个人没有合力可言,相互博弈的结果就是相对高价发行。在一级市场的情况与此类似,但是相对而言,彼方和公司的沟通和利益牵涉,比二级市场的更深,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力也较强。他们站在了食物链的上一层。那么再上层,是谁呢,是对超募资金提取高额提成的投行?还是公司本身,是创业者,抑或是灰色的利益相关方……”

      业内另外一位投资经理认为,“2010年至今,是整个证券业混沌甚至疯狂的年代。宏观经济处于过度量化宽松刺激后的过热和着陆阶段,中国的工业化走到白银年代,即大企业抗风险能力越发强大,中小企业在经济扰动中更像一只舢板。证券市场承担了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和为大型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重任。这无疑增加了市场的博弈难度。”

      在其看来,“随着重大资产重组和发行募资案例增多,投行的价值更加为人重视。在经济转型的鼓噪声中,在对银行不良资产的担心中,市场结构日渐畸形。2010年末,中小板和创业板平均市盈率64倍,而银行平均市盈率8倍,市值结构出现了严重的紊乱。整个中小板和创业板净利润总额1030亿,总市值4.27万亿,上市银行总利润6842亿,而总市值只有6万亿。重大资产重组,借壳上市,新股IPO中巨大的利益与实业经营举步维艰天差地别,各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开始加剧。”

      上述基金经理坦言,“本质上看,市场博弈已经呈现出骗子已经比傻子多的景象,而被规范的参与主体身在庐山中不知真面目,这是公募基金至今未能从所谓成长股里脱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