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产业纵深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地产投资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小心,
    别当了空头的“托儿”
  • 美股静候伯南克再开金口 短期或仍陷盘局
  • ■环球速递
  • “挤兑恐惧症”爆发
    希腊储户蜂拥买入黄金
  • 希腊信任投票顺利“闯关” 市场依旧“忐忑”
  •  
    2011年6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海外
    小心,
    别当了空头的“托儿”
    美股静候伯南克再开金口 短期或仍陷盘局
    ■环球速递
    “挤兑恐惧症”爆发
    希腊储户蜂拥买入黄金
    希腊信任投票顺利“闯关” 市场依旧“忐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小心,
    别当了空头的“托儿”
    2011-06-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小安 ○编辑 朱贤佳

      ■环球热评

      ⊙记者 小安 ○编辑 朱贤佳

      

      外资做空中国、做空A股,最近似乎成了国人的“心病”。笔者以为,当前境外对中国经济、股市甚至是人民币出现的一些听似“刺耳”的声音,是有其特定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投资人和媒体对这些声音不宜过度反应和解读。

      不可否认,的确存在像夏诺斯这样的坚定“中国空头”。过去几年来,这些人一直不改对中国经济的极度悲观,声称中国有这样那样的泡沫,最终会崩盘。诸如马克·哈特等对冲基金经理甚至设立了“中国机会基金”,专门寻求从做空中国经济中获利。而过去两个月,趁着一些中国概念股“东窗事发”,不少专业做空机构有恃无恐地将目标对准了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

      类似“不讲理”的做空行为的确令人担忧,在搅乱正常市场秩序的同时,也不利于中国企业整体的形象和海外投资人对于中国的信心。

      但话又说回来,做空本来就只是做多的反向操作,既然有人很看好中国,那么势必也有人会反其道而行之。空头们做空中国,可能是真的对中国经济前景很悲观,果真如此,那么国人大可不去理会,让最终的事实来说话。

      真正需要引起关注的,是那些纯粹为了做空而做空的行为。不排除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做空本身就是一个“局”,只是通过炒作一个噱头来牟取私利。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监管和法律的约束来发挥作用。

      抛开上述几种情况,笔者倒是对另外一种与做空中国相关的现象有些担忧。最近,市场上不时会出现类似外资“集体做空”中国的言论,而传媒也乐于将这样的挑逗性标题和新闻放在醒目位置以吸引眼球。

      举个例子,这周有某境外评级机构对中国的长期通胀发出警告,还有一家华尔街投行下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而这些竟都被归入了“唱空中国”的类别。同样引起不少国人高度关注的,还有外媒披露的高盛建议其客户暂时退出人民币做多头寸的消息。

      眼下似乎出现了一种新的倾向,就是但凡有外国的机构发表有关中国经济、股市的负面看法,总有一些人喜欢将其扣上“唱空”或是“做空”中国的帽子,而潜台词中,也经常出现类似“阴谋论”的推测和质疑。

      笔者以为,在目前世界经济仍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后遗症”、美欧日主要经济体均面临各自问题的全球大背景下,海外对于中国经济或是股市出现了新的疑虑和担忧,应该也在情理之中。退一步说,中国经济本身的确存在一些根深蒂固或是新近浮现的问题,比如内需仍不够强劲,比如通胀压力仍较突出,比如房地产市场的问题,等等。

      所以,对于这些听似“不和谐”的声音,我们大可不必反应过度,也没有必要动辄以“阴谋论”论之。虚心和客观地对待外界的质疑和预警,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坏事,对广大投资人来说是这样,对决策部门而言同样如此。

      反之,过分放大所谓“唱空中国”的行为,只会让那些别有用心的真正的中国空头们偷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