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信息披露
  • 4:特别报道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信息披露
  • 12:公司前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资产
  • T2:艺术资产·新闻
  • T3:艺术资产·聚焦
  • T4:艺术资产·市场
  • T5:艺术资产·投资
  • T6:艺术资产·批评
  • T7:艺术资产·收藏
  • T8:艺术资产·大家
  • 交易清淡资金紧
    银行次债发行难度将加大
  • 央行本周净投放820亿
  • 14天跨月资金惊现10.05%高价
  • 关注业绩预告中具有共性的影响因素
  • 部分成交量突增个股
  • 当日远离成本个股一览表
  • 融券明细
  • 融资明细
  • 大宗交易情况
  • 银行、有色领衔
    两融余额创历史新高
  • 去杠杆还在继续 信用债短期仍将受压
  • 部分连续上涨个股
  • 到处借钱的日子
  • 汇总表
  •  
    2011年6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市场·资金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市场·资金
    交易清淡资金紧
    银行次债发行难度将加大
    央行本周净投放820亿
    14天跨月资金惊现10.05%高价
    关注业绩预告中具有共性的影响因素
    部分成交量突增个股
    当日远离成本个股一览表
    融券明细
    融资明细
    大宗交易情况
    银行、有色领衔
    两融余额创历史新高
    去杠杆还在继续 信用债短期仍将受压
    部分连续上涨个股
    到处借钱的日子
    汇总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交易清淡资金紧
    银行次债发行难度将加大
    2011-06-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鹏峰 王媛 ○编辑 于勇
      史丽 资料图

      ⊙记者 周鹏峰 王媛 ○编辑 于勇

      

      面对越来越明显的资本缺口,银行还是忍不住大批量的发行次级债,但因购买力下降和资金紧缺等因素,有分析认为,其发行难度将加大,利率有可能飙升到贷款利率的水平。

      在中、农、建三大行相继发行或宣布拟发行总计1620亿的次级债后,昨日市场再传工行拟发行380亿次级债的计划,兴业银行100亿的次级债也即将发行,计划赴港融资的光大也表示还将发次债。

      几千亿的次级债规模对债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为资金紧缺,且次级债流动性不好,再加上作为次级债购买主力之一的银行购买动力的减弱,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预计其发行利率甚至有可能飙升至贷款利率的水平。

      以2010年9月工行发行的15年期162亿可转债和2011年5月份中行320亿、6月7日农行500亿15年期次级债相比,发行利率已经从4.1%上升至5.3%,与基准贷款利率距离已经大幅缩小。

      申银万国此前的报告指出,由于2009 年7月1日次级债新老划断政策之后,保险公司是次级债的主要投资主体,考虑到今年保险销售增速的大幅下降和整体资金面偏紧,建行800亿的次级债发行成本可能进一步上升,并预计将达到5.5%或略高的水平。

      在次级债补充银行附属资本的作用被削弱之前,商业银行是彼此次级债的主要购买者,互相抬庄,当A银行拟打算发行次级债的时候,会联络B、C、D等银行来购买,同样,当B要发行次级债的时候,也会找到A、C等其他银行。

      但2009年10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宣布从2009年7月1日起,商业银行之间互相持有的次级债务工具应从附属资本中扣除,这对银行间互相抬庄式的发行传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互相持有的动力也变得不足。

      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说,在新规出台之前,商业银行自身购买了银行次级债的70%-80%,但新规之后,这一个购买比例应该下降了一半左右。

      仅以传闻中四大行2000亿的次级债发行规模计算,新规让银行外的次级债投资者需要承接的规模可能由400亿增加至1200亿左右。

      这意味着银行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找到更多银行以外的次级债购买者,包括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并付出更高的发行成本。

      尤其财务公司一般都隶属于大型企业,通常要在满足其自身的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才可能再购买次级债,对次级债的收益要求也很高。与此同时,盛宏清说,银行还需要以更高的利率弥补次级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

      商业银行次级债一般多为配置类机构购买,因此市场上交易非常不活跃。据一位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告诉记者,目前银行次级债的主要买家多为保险公司,利率为保险公司的协议定价。“都在保险公司内部流通,基本没流动性。”

      而在债市弱势的环境下,商业银行次级债的流动性更为堪忧。据悉,一部分理财产品也为商业银行次级债的买家。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前段时间中行和农行发次级债的时候,两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互持了对方的次级债。但在目前债券市场跌跌不休的市场环境下,这部分次级债“想卖都没法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