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资管半年考:权益类产品表现欠佳
  • 中行:已向银监会
    申请在沪设第二总部
  • 机构一线
  • 券商上半年佣金收入或接近500亿
  • 民生证券研发大扩容 “前导后驱”模式受关注
  •  
    2011年7月5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资管半年考:权益类产品表现欠佳
    中行:已向银监会
    申请在沪设第二总部
    机构一线
    券商上半年佣金收入或接近500亿
    民生证券研发大扩容 “前导后驱”模式受关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民生证券研发大扩容 “前导后驱”模式受关注
    2011-07-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张欢 ○见习编辑 蔡臻欣

      民生证券研发大扩容

      “前导后驱”模式受关注

      ⊙记者 张欢 ○见习编辑 蔡臻欣

      

      一段时间以来,各券商研发部门之间的“人才战”已渐趋白热化,动辄上百万的“转会费”令众多中小券商“叫苦不迭”,也令原本实力不均的券商研发队伍更趋分化。然而近期数十位品牌券商分析师“逆流而动”,投奔被业内视为中型券商的民生证券,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

      据统计,2010年以来先后有32家机构的80多名品牌分析师、行业专家、研究销售人员加盟民生证券,令民生证券研发队伍从原本不到20人的规模,迅速与大型券商比肩。而这其中,有近10位是具有“新财富”、“金牛奖”等殊荣的品牌分析师,其中包括2010年“新财富”计算机行业第一名尹沿技, 2010年“新财富”煤炭行业第二名林红垒,以及在基金研究方面的重量级人物马永谙等。

      “民生研发的迅速扩容,并不意味中小券商的研发前景有所改善,民生研发的大扩容,与其大股东的战略部署有着密切关系,也跟其领头人的强大号召力息息相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小券商研发负责人表示,“对于中小券商来说,只能采取内部培养,以及打造好个别特色研发品种。面临大券商的银弹攻势,中小券商还没摸索到好的突围路径。”

      事实上,民生研发的大扩容确与大股东的新定位有关。据悉,作为“泛海系”布局金融行业的重要平台,民生证券已远远不能满足中型券商的定位,其目标已直指大型券商行列。

      “但民生研发之所以引起强烈关注不止于此,其“前导后驱”模式,完全是一种新的研发团队组建模式,对于未来券商研发领域的机制业务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位近期调研民生证券的券商人士表示,“驱动力来自资本市场和客户的实际需求,后驱则顺应前导要求,在人员配置上尽量满足实际的市场需求,而不是单纯以品牌分析师打天下,这点非常值得业界关注。”

      在众多券商研发新团队的构建中,大体上以“单兵作战”为主,即在某一行业领域,用高薪挖掘到某位品牌分析师,然后以这位品牌分析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分得该研发领域的话语权,但往往忽略了实际的市场需求。

      据悉,目前民生研发的团队构成中,每一个行业领域除了具有高水平的品牌分析师外,也往往配置几名潜力分析师。另外,最具特色的是他们打破了行业人才引进的惯性模式,开始引入外部专家。

      “外部专家的引入是全新尝试,这些人长期浸淫产业发展前沿,可以带给研发部门全新的问题意识,尤其是当行业引入新的技术,或者出现新的动态时,他们往往能抓住牛鼻子,给客户提供更实用更快捷的建议。”分析人士指出,“对于中小券商乃至整个券商研发领域来说,尊重研发人员的独立思路和研究空间,也是此次民生研发大扩容给市场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