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信息披露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再度淘金“高风险”品种 基金调研增仓战略新兴产业
  • 不会硬着陆
  • 每日关注
  • 大盘失守2800 点重回年线下方
  • 新基金发行重归密集 销售效果尚难乐观
  •  
    2011年7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再度淘金“高风险”品种 基金调研增仓战略新兴产业
    不会硬着陆
    每日关注
    大盘失守2800 点重回年线下方
    新基金发行重归密集 销售效果尚难乐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会硬着陆
    2011-07-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庄健 ○主持 于勇

      ⊙庄健 ○主持 于勇

      

      目前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正如行棋至“中盘”,到了思前想后、谨慎决策的关键时期。针对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可能走势,人们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两派——“悲观派”和“乐观派”。

      “悲观派”认为,最近几个月工业增加值增幅明显减缓,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逐月下滑,部分中小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甚至倒闭现象,因而上半年宏观紧缩政策已出现“超调”,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出现“硬着陆”。

      而“乐观派”则认为,当前的经济增速减缓是宏观调控有意为之,目的是反通货膨胀,只有消除了导致高通胀的货币性因素,才有可能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鉴于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强劲,伴随下半年通胀态势的基本稳定,中国经济应能保持9%以上的增长,实现“软着陆”。

      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

      如果以年度GDP增速由10%左右的高位迅速跌落至8%以下作为判断中国经济是否“硬着陆”的标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三次“硬着陆”:第一次发生在1979-1981年,GDP增速由1978年的11.7%回落至1981年的5.2%;第二次发生在1989-1990年,GDP增速由1988年的11.3%回落至1990年的3.8%;第三次发生在1998-1999年,GDP增速由1996年的10%回落至1999年的7.6%。比较这三次经济“硬着陆”,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共同点:一是“硬着陆”之前经济都出现了过热现象,二是这三次“硬着陆”都相隔大致十年,三是除第一次外,另外两次的“硬着陆”都有国际经济动荡的背景。

      其实2008-2009年中国经济的急速放缓和这三次经济“硬着陆”有许多相似之处:2007年GDP增长率高达14.2%,已出现明显“过热”迹象;离上次“硬着陆”也大致有十年的时间;在国内正大力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又遭遇全球经济危机。可以说,如果没有2008年底的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和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2009年中国经济很可能会经历一次“硬着陆”过程。

      当前的情况和两年前已大不相同。首先是经济已不处于“过热”状态,一季度GDP增幅已回落至9.7%,二季度有望进一步回落;其次,世界经济已呈现缓慢复苏状态,尽管复苏过程仍充满坎坷和不确定因素,但发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第三,宏观调控注意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并非全面的从紧和抑制内需增长。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通胀形势的放缓,依然强劲的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再加上缓慢恢复的外部需求,应能支撑中国经济全年实现9%以上的增长,即“软着陆”。

      但应该指出的是,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在中长期中国经济增速将逐步放缓到7%左右。尽管由于采取了超常规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中国经济避免了一次“硬着陆”,但近两年经济运行中所暴露出来的种种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障碍。如不加快诸如财税体制、银行体系、收入分配、要素市场、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中国经济顺利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作者系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