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圆桌
  • 11:信息披露
  • 12:广告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圆桌
  • A8:基金·公司巡礼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金基金
  • 做空沦为“过去式” 海外“中国多头”阵营渐成气候
  •  
    2011年7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A10版:基金·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A10版:基金·海外
    做空沦为“过去式” 海外“中国多头”阵营渐成气候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做空沦为“过去式” 海外“中国多头”阵营渐成气候
    2011-07-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周良

      也就在大约一个月前,“做空中国”还是国际投资界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但在最近的一两周,形势发生了急速逆转。

      包括对冲基金经理夏诺斯在内的中国空头们开始惊讶地发现,自己正日益被“边缘化”。与之相应的,是中国多头阵营一窝蜂地崛起:不管是华尔街的各大投行,还是罗杰斯等投资界的大佬们,都开始争相唱好中国经济,唱好下半年中国股市。甚至连之前被最无情抛售的一些海外中国概念股,也开始否极泰来。尽管唱空中国的声音依然不时浮现,但争当中国多头已在国际上悄然成风。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做空,从银行业开始

      7月的第一周,银行股成为海外唱空和做空中国的一大热点。评级机构穆迪的警告,以及淡马锡减持中资银行股,成为这股空头浪潮的标志性事件。

      穆迪5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地方债务规模可能被低估,由此可能威胁到中国银行业的信用评级。穆迪称,考虑到目前尚无解决该问题的明确计划,中国银行体系的信用展望可能会转为负面。

      惠誉上月表示,中资银行信用质量恶化,可能影响中国的主权评级。该机构称,受表外资产影响,中资银行的信贷风险被外界所低估。惠誉的一位分析师称,中国的银行和金融系统极易受到房价下跌的冲击,如果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下滑,将给银行业带来较大冲击。

      而华尔街日报7月5日的一篇报道更宣称:中国银行业接受政府救助无可避免。文章引述“分析人士”的话称,中国的银行体系最终将需要中央政府出手救助,而最近公布的地方政府借债规模表明,这种救助是需要的。

      在穆迪之前,另一国际评级机构也对中国发出了负面评价。标普上月将中国房地产业的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因为“该市场的信贷环境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紧接着传出的一则消息,进一步加剧了一些海外投资人的“中国恐慌”。多家外媒6日披露,新加坡主权财富投资机构淡马锡已通过配售套现了建行和中行的H股累计36.2亿美元。受到该消息打击,建行H股股价当日暴跌3.3%,中行则重挫3.6%,并拖累其他在港上市的中资银行股全军覆没。悲观的氛围甚至一度波及到A股乃至整个亚太市场。

      还有人则从统计数据中找寻海外做空中国的蛛丝马迹。纽约研究机构XTF本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迄今为止,在美交易的安硕富时中国25指数基金累计净流出9.61亿美元,流出规模排在所有一百多只分国别ETF产品的首位。安硕富时中国25指数基金跟踪25只在香港上市的大盘H股,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移动以及中海油等。资金撤出中国ETF的势头在过去三个月最为明显,期间这一ETF产品累计“失血”达到5.65亿美元。

      “中国太火了,资金开始外流。”一位管理着440亿美元资金的基金经理、美国费希尔投资公司CEO费希尔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在他看来,之前很多投资人争相投入中国股市,现在他们开始“感到害怕”。

      

      做空中国已经过时

      不过,费希尔的看法似乎并不那么“典型”。就在穆迪唱空中国银行业和淡马锡减持中资银行股的消息传出同时,一批外资机构和知名人士急切地喊出看好中国的“最强音”。

      在穆迪发布看空中国银行业的报告后,华尔街研究机构史福伯登(Sanford C. Bernstein)马上跟进发布报告给予反驳。该行驻香港的分析师加西亚向其客户表示,中国的银行股“价格低到不可忽视”, 而投资人的种种疑虑,比如担忧这些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敞口是“过分夸大”了。该行建议买进中国工商银行的股票。

      法国巴黎银行的分析师则指出,对于中国银行业以及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种种担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恰恰相反,现在是买进银行类股的良机,特别考虑到在业绩集中发布季,业绩好坏具有交易催化剂的作用。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上周在一次演讲中表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是一大隐患,但目前中国银行体系不需要救助方案。外媒引述郭树清的话报道称,相比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务并不太大。

      郭树清还表示,不必对淡马锡出售部分建设银行股权感到担心。他表示,淡马锡仅出售了建设银行少量股权,仍是该行第三大股东。

      此后淡马锡公司的正式表态,似乎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郭树清的说法。淡马锡的管理人士7日表示,仍在寻求在中国的投资机会,并称仍长期看好中国,中国占其投资组合的20%左右。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淡马锡方面表示,配售中行和建行股份是其投资组合正常调整的一部分,减持之后淡马锡仍在两家中资银行中持有相当多的股份。

      “我们会时不时调整投资组合,这次减持也是调整的一部分。淡马锡仍持有大量中资银行股份。”淡马锡发言人说。截至去年年底,淡马锡持有建行6.76%的股权,约169.1亿股;在中行持股4.06%。据媒体报道,淡马锡减持之后在建行和中行的持股比例分别降至6.2%和2.2%。

      面对挥之不去的做空中国声浪,知名投资人罗杰斯近日也出面“力挺”中国。上周在接受CNBC采访时,罗杰斯表示,包括对冲基金经理人吉姆·夏诺斯和休·亨得利在内的中国空头们过去两年“大错特错”。他表示,夏诺斯两年前就说他在做空中国,并且说中国经济可能要崩溃。“如果他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做了,那么他肯定亏了很多钱。”罗杰斯说。

      在罗杰斯看来,中国经济的确可能出现增长放缓,但他并不认为这种放缓会非常严重。他表示,和美国一样,中国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尽管房地产领域的确值得担忧,但其可能出现的调整不大可能拖垮中国经济。他依然看好包括水处理、农业、基础设施和旅游业等在内的诸多中国产业。

      华尔街日报近日则撰文称,做空中国概念股已经过时。即便是一些曾经通过做空赚到钱的对冲基金,也发现现在继续做空中国困难重重,并因此开始调整其策略。

      而对于美股中国ETF资金大量流出,业内人士注意到,这也可能是做空中国股市的人数减少所致,因为押注中国股市下跌的投资人,也必须事先借入相关ETF或股票。来自纽交所的数据显示,6月15日,富时中国25指数的空头仓位占比降至1.42%的一年多新低。

      

      大行打破沉默争当多头

      一些前期被做空最“惨烈”的中国概念股,近期也出现了企稳迹象。比如在多伦多上市的嘉汉林业,后者的股价在6月21日,也就是其最大股东鲍尔森对冲基金宣布“割肉”撤离后一天,一度跌破2美元。但自那以后,该股却走出了一波震荡向上的稳健行情。在从上月21日到本月5日的两周时间里,该股股价累计上涨了165%。

      另一只被做空机构盯上的美股中国概念股——哈尔滨泰富电气,自6月16日以来累计大涨145%,从不到7美元一路大涨至超过17美元。做空机构香橼研究公司6月16日曾发布报告,质疑该公司的一项贷款交易,拖累该股当天大跌超过50%。

      作为外资对中国经济信心回升的证据之一,纳斯达克中国指数自上月中旬以来连续反弹,结束了连续两月的大跌,自6月20日以来的累计涨幅达到15%。

      海外对中国“空翻多”的另一力证,来自外资大行的集体唱好行为。近期,高盛、大摩、花旗等主要的华尔街大行纷纷集体发布了对中国经济和股市的乐观言论,这在以往并不多见。

      在上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第二季度,考虑到世界经济变数增加,围绕通胀、增长和调控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外资行对于中国股市总体上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即便有机构愿意针对中国股市发表一些看法,也往往是低调处理。不过,最近一两周,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随着中国发出最新的制造业等关键数据,加上货币政策频频有大动作,外资投行近期都争先恐后地针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的前景发表针对公众或客户的报告。而这些报告中,绝大多数都是唱好的声音。

      花旗集团上周发布报告称,中国股市受到“超卖”,年底前有望会回升20%以上,其理由包括估值、收益前景和可能的“政策放松” 等。花旗为上证指数设定的年末目标水平为3670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为15200点。该行建议“增持”银行、大宗消费品、零售、科技、水泥、煤炭、能源、医疗、资本品和公共事业股票。

      几乎在同时,摩根大通、大摩、渣打、汇丰等也发出了看好中国股市或经济的报告。摩根大通5日发布报告称,随着第三季度经济复苏步伐较第二季度加快,中国股市未来一两个月有望出现反弹。高盛1日的一份报告称,预计中国股市“短期”内会出现反弹。渣打银行本周则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投资者未来3到12个月应当增持中国股票。野村则表示,中国股市下半年将出现“买入良机”。

      摩根士丹利则建议投资人买入看涨中国股票的期权,因为随着通胀缓解,亚洲新兴市场的股价下半年有望上涨。

      当然,外资机构对于中国也并非完全没有担忧,通胀形势、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外部经济增长放缓等,都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和股市的走势。摩根大通称,短期内,股市反弹的程度要取决于通胀能否像预期那样在6月或7月见顶。中期来看,在实际利率“转正”之前,中国股市可能难以实现“可持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