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观点·专栏
  • 6:公 司
  • 7:公司纵深
  • 8:路演回放
  • 9:公司·价值
  • 10:公司前沿
  • 11:调查·产业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数据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资本市场安排多项制度吸引长期资金入市
  • “梅花”来临 大批渔船回港避风
  • 今日关注
  • 国防部:日《防卫白皮书》别有用心
  • 流入压力不减 外汇局高举狙击“热钱”大旗
  • QE3预期引爆货币战争
  •  
    2011年8月5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 1版:头版
    资本市场安排多项制度吸引长期资金入市
    “梅花”来临 大批渔船回港避风
    今日关注
    国防部:日《防卫白皮书》别有用心
    流入压力不减 外汇局高举狙击“热钱”大旗
    QE3预期引爆货币战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资本市场安排多项制度吸引长期资金入市
    2011-08-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刘水

    “中国版401K”也已破题,亟待各方合力推动

      ⊙记者 刘水

      

      记者获悉,为实现资本市场供需平衡,打造“投资友好型”市场,即将出台的资本市场“十二五”规划将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吸引长期资金入市。同时,有关部门目前正积极研究“中国版401K”的相关课题,推动养老金和企业年金入市,实现养老体系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推“中国版401K”条件趋成熟

      随着新股发行节奏的不断加快,尤其在紧缩货币政策的大环境下,资金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瓶颈。然而在另一方面,截至2010年底,我国五项社会保险资金累计结余已达到23000多亿元。据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益率不到2%,几乎是世界上收益率最低的。1997年以来中国“五险”基金的利息损失高达6000亿元以上,相当于抵消了同期财政对养老保险体系的所有补贴。而到2020年,仅养老保险滚存余额就超过10万亿元,届时收益损失将达几万亿元。

      一方面是市场对资金的渴求,一方面是养老金的不断损失,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如美国的401k计划,实现两者的成功对接,已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重要议题。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闻岳春表示,“2004年前后,尚福林主席曾经提到过美国的401k计划,并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反响,其中原因就是当时的股市也处于低迷状态。现在六七年过去了,目前二级市场的整体状态和2004年前后较为相似,所以‘中国版401k计划’的推出时机却更成熟了。”

      闻岳春表示,相对于2004年,中国经济的体量明显增大,整个社保、养老、医保体系也更加健全,对于社会保险体系的保值增值呼声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规范程度也显著提高,有关方面对于上市公司分红的制度设计正不断推出, 现在已是启动“中国版401k”的良好时机。

      多部门的系统性工程

      “目前各大企业纷纷建立企业年金,有的是企业自己进行投资,有的是委托机构进行投资。

      (下转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