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市场
  • 7:互动
  • 8:书评
  • 9:专 版
  • 10:专 版
  • 11:专 版
  • 12:股市行情
  • 13:市场数据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美欧复苏“撞墙”扰乱全球 新兴经济体麻烦刚开始
  • “别被短期暴跌吓昏头”
    华尔街仍看好美股反弹
  • 危机警报未除
    欧洲央行加码“撒钱”救市
  • 累计跌幅逾10% 全球股市齐步迈入调整期
  •  
    2011年8月6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美欧复苏“撞墙”扰乱全球 新兴经济体麻烦刚开始
    “别被短期暴跌吓昏头”
    华尔街仍看好美股反弹
    危机警报未除
    欧洲央行加码“撒钱”救市
    累计跌幅逾10% 全球股市齐步迈入调整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欧复苏“撞墙”扰乱全球 新兴经济体麻烦刚开始
    2011-08-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艾家静
      8月4日,美三大股指全线下跌 新华社/法新 图

      美欧股市最新一轮连续暴跌,打乱了世界经济自2009年以来的持续复苏步伐,也令各国决策者有些措手不及。

      近期,美国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再度显示增长加速放缓,而美欧两个主要经济体依然面临严重的主权债务问题,这两方面的因素令全球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风险大增。为了应对又一轮的经济滑坡,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决策当局不得不将“救市”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尽管各国在财政和货币方面能够使用的工具已经很有限。

      而对于本就与发达国家处在不同复苏阶段的新兴经济体,美欧经济和政策方面的新变数也带来了诸如热钱流入、本币升值以及输入型通胀等新问题。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更大的考验可能刚刚开始。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艾家静

      增长慢债务多 美欧日齐哑火

      对于近期股市连续暴跌的原因,华尔街主流观点普遍认为有两方面,一是债务危机,二是经济增长再次出现的危险信号。

      尽管奥巴马政府最终与国会达成一致,在最后关头签署了债务上限提高法案,让美国免于违约。但美国的信用危机似乎并未因此而消退,反而较这场风波之前更为凸显。投资人担心,华盛顿在解决债务问题时所暴露出的一味纠结于政治较量、而视美国及其债权人利益于不顾的真实面目,可能意味着美国的债务问题只能是“一路踢罐子”的游戏,总有一天,罐子有踢不下去的时候。

      评级机构的反应也很微妙。美国通过提高举债上限法案已有几天,标普仍未表态。此前该机构曾警告说,如果法案中的减赤规模未达到4万亿美元,就可能下调美国的评级。穆迪和惠誉虽确认了美国的评级,但都将其列入负面观察名单,意味着在一到两年内可能下调美国的3A评级。

      在欧洲,7月21日欧盟峰会现在看来也并未成为债务危机的转折点。最近几天,意大利、西班牙这两大更具系统重要性的欧元区经济体告急,两国的国债收益率持续创出历史新高。5日欧洲早盘,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升至6.4%,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达到6.42%,两者相比同期德国国债的收益率差也达到欧元区成立以来新高。比利时、法国等国家的国债收益率也同步大幅攀升。

      迫于形势的变化,已暂停数月从二级市场收购国债的欧洲央行4日透露,已再次开始收购欧元区国债,以稳定市场。而法、德、西等国领导人周五也将再次会晤,商讨如何平息当前市场对欧债的新一轮恐慌。

      令局势更加复杂的还有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不管是上周的GDP,还是这周的制造业PMI、个人消费开支以及民间就业数据,都显示美国经济的“阶段性疲软”已出现恶化迹象。美国唯一有资格评判经济周期的机构——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下属的经济景气周期测定委员会的多位成员本周警告说,美国经济再次出现衰退的概率正在上升,且已达到五成左右。

      在美国财政趋于收紧的大背景下,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刺激经济的能力已经有限,这就令美联储再一次成为外界期盼的“救世主”。

      

      防热钱抗升值 一个都不能少

      下周二,美联储将举行又一次货币政策会议。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现阶段,美联储能祭出的用于刺激经济的新武器并不多。考虑到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的实际作用相当有限,伯南克继续推出QE3面临的阻力不小,但即便如此,如果股市继续大幅下跌,分析师认为,当局仍可能将象征性地启动QE3。或者换个方式,承诺将保持超低利率的时间从“相当长时间”进一步延长。

      不过,对于广大新兴经济体而言,美国因为自身原因再度出现的经济滑坡以及由此带来的金融市场动荡,或是美联储再一次在货币政策上走“回头路”,带来的只会是更大的麻烦。对此,不少国家的领导人和高官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

      俄罗斯政府总理普京几天前就公开批评美国是世界经济的“寄生虫”,抨击美国利用美元的垄断地位将自己的负担转嫁给世界经济。在美国股市4日暴跌当天,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马上呼吁拉美国家做好充分准备,防止发达国家将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转嫁给包括拉美地区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巴西央行行长通比尼4日则说,世界经济形势因美欧的困难呈现恶化趋势,巴西已经为应对挑战做好了准备。韩国则计划,在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全球经济和市场动荡。

      专家注意到,短期来看,美欧债务危机、发达经济体增长滑坡以及新一轮的宽松政策,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几方面的挑战,比如热钱的涌入,本币的被动大幅升值等。

      日本和瑞士本周的高调干预汇市,尽管不具“典型性”,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美元贬值和对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的预期给全球其他货币带来的升值压力。纽约经纪公司Miller Tabak的策略师在给其客户的报告中惊呼:货币贬值竞赛仍在进行!

      随着资金逃离低利率的美国、日本和欧洲,流入巴西、加拿大、韩国、以色列和南非等增长更快的经济体,推高了后者的汇率并威胁到出口,这种现象引起了资金流入国的警惕。

      作为最早提出“货币战争”的国家,巴西上周再度出手稳定本币,对押注美元对巴西雷亚尔贬值的投资者征税1%。在亚洲,交易人士透露,韩国、菲律宾和泰国当局近期也曾进入市场抛售本国货币以压低汇率。

      另一方面,随着美元继续走软,美国利率环境持续宽松,增长更快、利率更高的新兴经济体也要继续高压抗击“热钱”。据悉,拉美各国正在巴西的召集下考虑采取联合行动,抵制外资的大量流入。自2003年以来,拉美地区的外资流入已大幅增长了3倍。

      

      抑通胀保增长 中国艰难抉择

      作为热钱最偏爱的几个目的地之一,中国显然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日前召开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长座谈会上传出信号,下半年我国外汇收支可能仍将面临较大净流入压力,仍要严厉打击“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和跨境套利资金流入。

      经济学家表示,西方经济体再度遭遇的增长“撞墙”和货币政策的开倒车,会给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调控增添难度,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李炜认为,过去几周美国经济数据呈现加速下滑态势,投资人对于外部经济环境的担忧有所加重,这或多或少会引发市场对于短期政策紧缩可能放缓或松动的猜想。

      渣打认为,对韩国、澳大利亚等面临较大通胀压力的经济体而言,未来可能还会采取进一步的紧缩政策。不过,该行认为,中国短期可能不会再次加息。

      专家指出,面对美国和欧洲眼下疲弱的经济增长,中国采取应对措施的空间可能有限,通胀令决策者难以更为灵活地管理货币政策。

      大和证券资本市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在通胀率居高不下、楼市尚未降温的情况下,中国未来两个月很难放松货币政策。

      好消息在于,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中国的通胀似乎出现了见顶信号。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近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均下降,说明中国的通胀压力有所缓解,这意味着中国通胀可能已经见顶。

      来自路透和彭博等机构的最新调查都显示,中国7月份的CPI涨幅可能不会再创新高。汤森路透综合22位分析师的预测结果显示,中国7月CPI预计同比升6.3%,较前一个月的6.4%略有回落。彭博资讯对25位经济学家调查所得的预估中值显示,7月份中国CPI预计同比升6.4%,与6月份持平。

      但在现阶段,货币政策显然还不敢轻易松劲。孙明春认为,6.4%的通胀率不能说“没有问题”。而渣打则认为,尽管CPI可能在6、7月份触顶,但通胀率在第四季度前不可能“大幅”降低。该行驻香港的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中国的政策很可能“维持不变”,到第三季度末可能有放松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