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司
  • 10:公司纵深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期货
  • A6:市场·资金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终止贴补外国消费者
  • 福建惊曝传销式高利贷诈骗案
  • 当勾兑被曝光时
  • 反通胀,
    还是要回到利率政策上来
  • 美债危机倒逼国际货币体系加速改革
  •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等不得
  •  
    2011年8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观点·专栏
    终止贴补外国消费者
    福建惊曝传销式高利贷诈骗案
    当勾兑被曝光时
    反通胀,
    还是要回到利率政策上来
    美债危机倒逼国际货币体系加速改革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等不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债危机倒逼国际货币体系加速改革
    2011-08-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 勇
      王 勇

      在当前多种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设想中,站在全球金融战略高度,循序渐进,分步推行的三步走构想,看似是遥不可及的愿景,但或许更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先建立“美元继续主导、多种货币并举”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然后建立区域货币联盟,再建立世界中央银行,推出世界单一货币。

      美国副总统拜登一行从昨天开始访问中国。在美债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经济复苏过程充满波折,以及美国大选前哨战已打响的复杂背景下,拜登此行的多重议题颇受各界关注。尤其在经历了美国主权信用等级被调降这个标志美国霸权以及美元霸主地位衰落的历史性事件之后,估计拜登会向中国政府推销其美元政策,阐明美债的安全性以及一揽子减赤法案。但无论如何,这次美债危机,将力促加快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

      美国主权信用等级被调降对全球金融市场形成的巨大冲击,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所存在的重大缺陷:难以克服的“特里芬难题”、美国货币政策目标与全球货币政策目标的冲突以及所谓“斯蒂格利茨怪圈”。在历史上,美元荒和美元灾乃至由美元泛滥形成的美元危机频繁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表明了“特里芬难题”的存在。2008年末以来,美国政府为了拯救金融危机,持续推出QE1、QE2等巨额美元“放水”计划,结果造成了美元全球泛滥和通货膨胀蔓延态势。因为,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货币政策有着一种特有的优势,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经济稳定的目标来制定货币政策,而完全不顾它的扩散效应。而美元的过度扩张必然带来货币的不稳定性。现在很多新兴国家不得不通过外贸出口创汇积累大量美元储备,而在美元储备中,所购买的美国国债还占有相当比重。虽然也有这些国家自身的发展模式问题,但在现有国际金融格局下,面对国际金融越来越不稳定的大环境,他们除了更多积累美元储备以外,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因此,这种选择既是不合理的增长方式所造成的,也是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造成的。

      其实,1972年以后,国际社会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特别在1997年和2008年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设想也越来越多。比如恢复金本位制。今年3月,美国犹他州众参两院通过法案,决定选择性地恢复金本位制度。美国另有12个州也在考虑类似法案。这是美国的一些地方政府主动推行“货币制度革命”,或将动摇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进而影响国际货币体系。还有,增加国际货币体系中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成分的提议。今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主席卡恩曾表示,作为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的一部分,人民币应在其中扮演更重大角色,将诸如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一揽子货币中,可提高全球货币体系的稳定性。这个建议曾得到了G20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广泛支持。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一直在倡导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设想,即创建一个符合各方利益的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利于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自身调整,实现共赢。另外一种尝试,是致力于IMF体制的改革和加强其监督职能。IMF是当前唯一的全球监督机构,必须尽可能地提高其代表性和合法性。为此,IMF应在新任总裁拉加德的领导下,进一步改革份额制,使其更准确地反映国际经济格局的现实情况。

      上述多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设想固然都有意义,但笔者认为还想在此提一个分三步走的构想。

      第一步是建立“美元继续主导、多种货币并举”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当前的美元、美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动摇着美元霸主的根基。但美元的国际货币中心地位仍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维护美元稳定对于当前全球经济、金融稳定仍至关重要。不过,未来应进一步降低其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重。更重要的是,目前占全球经济总量近三分之一的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理应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比如让人民币提早加入SDR,同时,人民币应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融资以及人民币境外交易等路径进一步加快国际化进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需尽快提升,以此增强国际货币的竞争力,进而对主要储备发行国的货币政策形成约束,也为彻底改变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创造条件。

      第二步是建立区域货币联盟,即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以货币联盟的方式向新的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复归,其中欧洲、美洲和亚洲各自形成货币联盟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元区,条件成熟情况下可建立非元区。在货币联盟区域内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发行统一的区域通货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并且吸取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教训,各大区域还应创造条件建立统一的财政部,以统一监管区域内各国的公共支出。同时,国际货币汇率体系将由几大区域货币之间的汇率形成,取消各国央行发行的国别货币。

      第三步是建立世界中央银行,推出世界单一货币。也就是说,在全球建立一个超国界甚至超洲界的掌管全球货币金融调控大权的世界中央银行,这个央行拥有具有代表性的治理委员会;各会员国必须遵守规定的财政纪律标准。各大洲央行是其分行,各国央行属于其国别分行。由世界中央银行根据全球经济增长情况,在遵循全球信用货币流通规律的基础上发行世界单一货币。由此,市场将不会再需要复杂的货币兑换,也不需要为应付汇率波动而进行昂贵的对冲。货币投机、货币失败的风险和收支失衡问题都会消失,货币汇率体系以及汇率制度也将不复存在。当然,这种设想几乎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遥不可及的愿景,但笔者相信,经过世人的艰苦努力,还是可以实现的。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