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专版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对话
  • 广发基金刘明月:震荡结构市坚守价值投资“三部曲”
  • 投资之道非常道 与时俱进是必需
  • “会赚钱”的定投 VS“最赚钱”的基金
  • 从霸天虎到伏地魔
  •  
    2011年8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A12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 A12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广发基金刘明月:震荡结构市坚守价值投资“三部曲”
    投资之道非常道 与时俱进是必需
    “会赚钱”的定投 VS“最赚钱”的基金
    从霸天虎到伏地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之道非常道 与时俱进是必需
    2011-08-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建位

      ⊙刘建位

      

      很多所谓投资专家和很多投资骗子总是喜欢说,自己找到了投资永恒成功之道,只要按照他的办法,就可以永远赚钱。

      事实上,投资没有永恒不变的成功之道。

      老子道德经第一句就告诉我们,道可道,非常道。

      巴菲特一生能够如此成功,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他始终能够与时俱进,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修订完善他的投资策略。

      一、道德经大智慧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个人理解这一章实质上讲的就是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否定规律再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辩证法:道就是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规律。我们为人处世做人做事实践中总结出各种可以符合现实行得通的规律,并非永恒不变的规律。认识这些规律总结成文,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表述。在开始的时候,没有发现规律之前,你会觉得天地一片混浊。发现规律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规律认识世界不同事物存在的客观联系从而创造出符合我们需要的万物。所以我们经常从没有规律的角度来看世界,目的是不受过去总结出来的规律的限制,更多认识到大千世界千变万化出人意料的万千奥妙。我们也经常从有规律的角度来看世界,目的是更多利用规律来寻找到事物的可用之处。有规律是肯定,无规律是否定,是对事物之间同一样联系的不同认识阶段的描述,都是认识规律的过程的一个阶段,从没有发现规律到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是一个玄妙的过程,然后在实践过程中又否定规律再到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一个更加玄妙的过程,这样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到否定规律再到否定之否定规律,如此循环往复,随着事物的变化,不断更新规律,更好地指定实践,是解开事件所有奥妙掌握世间万物之间规律的必经之路,因此绝对没有永恒不变的规律以及对规律永恒不变的认识。

      二、巴菲特小故事

      巴菲特说:“我最重要的思想来自于格雷厄姆”。

      这时巴菲特19岁,是内布拉斯加大学三年级学生,一本书让他豁然顿悟投资之道:“我读到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就好像见到了光明。”

      巴菲特1950年申请到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进入格雷厄姆门下学习。1954年,巴菲特到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

      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后,投资公司解散。巴菲特回到家乡奥马哈,在5月1日创立了投资合伙公司。巴菲特完全模仿自导师格雷厄姆的做法,同样寻找雪茄烟蒂式的便宜股票、套利、清算等操作手法,除了登普斯特尔以外,资金被分散到几十种股票上。巴菲特在1957-1969年13年期间,年复合收益率30.4%,远远超过了道琼斯8.6%的年收益率水平。

      事实上,巴菲特在投资美国运通等优秀企业股票的过程中,开始对格雷厄姆购买便宜货的投资策略进行了反思。在他的搭档芒格的影响下,他吸收了费雪投资优秀企业的思想,逐步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好的经营完善的公司与从价值角度上来看的股票廉价的公司是完全不同的。巴菲特比格雷厄姆更主观地分析公司,与强调有形资产的格雷厄姆不同,他更关注公司的无形资产。

      1985年巴菲特说:“我现在要比20年前更愿意为好企业和好的管理层支付更高的价格。格雷厄姆倾向于只是看重统计数据。而我越来越看重的是那些无形的东西。”

      当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并模仿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当原来很多不公开的信息完全公开,当电脑用来持续不断地用格雷厄姆寻找过于低估的价值股机构不断寻找并买入这样的价值股之后,真正价廉物美的价值股越来越稀少,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越来难赚到大钱了。

      正是在合作伙伴芒格的影响下,巴菲特走出了格雷厄姆只投资于普通企业廉价股的局限,吸收了费雪投资优秀企业的思想,从此巴菲特的策略有了根本性的飞跃。

      三、刘建位“胡说巴道”

      我发现,巴菲特一生投资策略在不断进化:从学习格雷厄姆寻找便宜货,到否定格雷厄姆学习费雪寻找超级明星公司,从投资合伙公司的组织形式到上市公司,从利用合伙人资金到利用公司资金再到利用保险资金,从投资股票到整体收购公司甚至到投资外汇期货、白银期货甚至投资金融衍生品,从只投资美国到投资海外。

      巴菲特并不是突然一下子就抛弃了导师格雷厄姆的教导:“我是逐步进化的。我并不是以一种非常平稳的方式从猿类进化到人类或者从人类退化成猿类。”而且巴菲特变化的是策略,而他永恒不变的是基本原则:如果原则会过时,就称不上是原则。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是把他导师传授的价值投资基本原则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否定过去已经过时不再有效的策略寻找新的更加符合现实更加有效的投资策略。

      一句话概括:投资之道非恒道,与时俱进是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