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调查
  • A8:广告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B153:信息披露
  • B154:信息披露
  • B155:信息披露
  • B156:信息披露
  • B157:信息披露
  • B158:信息披露
  • B159:信息披露
  • B160:信息披露
  • B161:信息披露
  • B162:信息披露
  • B163:信息披露
  • B164:信息披露
  • B165:信息披露
  • B166:信息披露
  • B167:信息披露
  • B168:信息披露
  • B169:信息披露
  • B170:信息披露
  • B171:信息披露
  • B172:信息披露
  • B173:信息披露
  • B174:信息披露
  • B175:信息披露
  • B176:信息披露
  • B177:信息披露
  • B178:信息披露
  • B179:信息披露
  • B180:信息披露
  • B181:信息披露
  • B182:信息披露
  • B183:信息披露
  • B184:信息披露
  • B185:信息披露
  • B186:信息披露
  • B187:信息披露
  • B188:信息披露
  • B189:信息披露
  • B190:信息披露
  • B191:信息披露
  • B192:信息披露
  • B193:信息披露
  • B194:信息披露
  • B195:信息披露
  • B196:信息披露
  • B197:信息披露
  • B198:信息披露
  • B199:信息披露
  • B200:信息披露
  • B201:信息披露
  • B202:信息披露
  • B203:信息披露
  • B204:信息披露
  • B205:信息披露
  • B206:信息披露
  • B207:信息披露
  • B208:信息披露
  • B209:信息披露
  • B210:信息披露
  • B211:信息披露
  • B212:信息披露
  • B213:信息披露
  • B214:信息披露
  • B215:信息披露
  • B216:信息披露
  • B217:信息披露
  • B218:信息披露
  • B219:信息披露
  • B220:信息披露
  • B221:信息披露
  • B222:信息披露
  • B223:信息披露
  • B224:信息披露
  • B225:信息披露
  • B226:信息披露
  • B227:信息披露
  • B228:信息披露
  • B229:信息披露
  • B230:信息披露
  • B231:信息披露
  • B232:信息披露
  • B233:信息披露
  • B234:信息披露
  • B235:信息披露
  • B236:信息披露
  • B237:信息披露
  • B238:信息披露
  • B239:信息披露
  • B240:信息披露
  • 多地酝酿淡出经适房 保障房长效机制待解
  • 保障房资金压力仍存
    险资高调“援手”
  • 大处着眼
    细处着手
  •  
    2011年8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特别报道
    多地酝酿淡出经适房 保障房长效机制待解
    保障房资金压力仍存
    险资高调“援手”
    大处着眼
    细处着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多地酝酿淡出经适房 保障房长效机制待解
    2011-08-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于兵兵 ○编辑 王晓华 衡道庆

      作为下半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期间“保民生”工作的重头戏,保障房无疑承载着太多社会期许,比如平衡产业投资需求、缓解社会居住矛盾等。未来五年,我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今年则计划完成1000万套的保障房开工任务。保障房建设的进程,牵动着各方关注的目光。

      近期,上海证券报将持续关注各地保障房建设进展,希望通过解剖个案、分析问题、介绍经验,为读者展现保障房建设的真实情况。

      本期调查关注的是由广州引起的经济适用房停建话题。根据本报记者深入调查,除广州外,上海、重庆等地均在反思经济适用房模式的弊端,并有可能在未来淡出经适房建设。如果这一趋势继续扩大,势必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十二五”期间计划的3600万套保障房中,数百万套的经济适用房建设计划是否会因此生变?经适房如何完成向公租房、配套商品房和普通商品房的过渡?如何建设和完善保障房的长效管理机制?我们试图在本期的调查中回答这些问题。

      ⊙记者 于兵兵 ○编辑 王晓华 衡道庆

      一线城市率先反思经适房

      近日,广州一场关于是否应该停建经济适用房的讨论在政府和民间进行。根据当事人广州新城市集团总裁曹志伟介绍,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已经表态,未来将逐步降低经适房、限价房所占比例。业内解读称,未来广州新增保障房可能全部以公租房形式建设,停建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

      作为广州政协委员,曹志伟在年初的广州市两会上提出了应该全面停建、停售财政投资的经适房和限价房,并严格限制其转手交易的建议。曹志伟认为,由于经适房和限价房可交易的属性,谋利者千方百计地希望进入该领域,这可能导致本不属于被保障范围的人占据宝贵的保障房资源,令其保障性质成为空谈。

      近日,广州市住房保障办约谈了曹志伟并给出8点回复。在谈到经适房问题时,住房保障办称,现在广州已经逐步降低经适房、限价房所占的比例,并正在研究进一步严格管理已售经适房和限价房的转手交易。在必要时,政府将运用有优先认购权回购转手交易的经适房和限价房,以便循环使用。“我相信经适房和限价房离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不会太远了。”曹志伟称。

      实际上,反思经适房并考虑逐步淡出这一市场的还有其他一线城市,比如上海、北京、重庆等地。上海一家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大型房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明年开始上海将增加公租房比例。而对于开发商未来大量参建公租房的操作模式,有关人士私下的分析是:开发商持有十年,十年后按商品房销售。

      那么,上海经济适用房为什么也在考虑淡出呢?“除了管理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外,上海经济适用房的问题主要出在可售人群的数量上。”该人士称。

      根据上海市房管部门的介绍,目前上海第一批经济适用房申请受理工作已经完成,正式受理3.3万户家庭。为了让更多家庭进入购买范围,上海已经在今年3月,将收入指标由第一批的人均月收入2900元以下、人均财产9万元以下,提高到人均月收入3300元以下、人均财产12万元以下。实施范围从原来的13个区扩大到全市所有区(县)。但是,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几次变动中,另外两条红线一直没有改变,一是人均面积15平方米以下,二是具有上海户籍。在业内人士看来,经济适用房面积本身并不大,如果再大幅提高人均居住面积的上限,比如提高到人均20平方米以下,那么,一个原有60平方米住房的三口之家购置经济适用房的必要性就变得牵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适房项目位置远一些、价格高一些,就可能导致更多的空置现象发生。此前,有媒体探访上海已经入住的三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发现交房5个月后,其真实入住率仅三成。

      数据显示,2011年度,上海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500万平方米(约22万套)。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开工500万平方米(约8万套);动迁安置房(限价商品住房)开工800万平方米(约10万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筹措200万平方米(约4万套)。

      也就是说,对比13个区3.3万户可购家庭数量和8万套的2011年新开工量,经适房的供应计划与实际购买人群的数量差已经显现。

      另外,深圳、北京、重庆等地业内人士均表示,经济适用房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一直是地方政府考虑的内容。去年开始,重庆在万佳苑等经济适用房屡出问题后痛定思痛,率先于全国形成了较完整的公租房方案。目前,重庆成为全国为数很少的已经开始启动公租房招租的城市之一,受到市场广泛肯定。

      经适房悄然变身

      “我们的项目是上海近20个经济适用房在建项目之一。目前建设没有任何问题。首批交房时间在明年3月。应该说因为是保障房项目,在前期开工流程上走得很快。体现了政府对保障房的大力支持。但是未来项目用途是否有变化,我们不清楚。不过建还是正常建的。”一家经适房开发商称。

      该人士的担忧并非没有由头。根据记者了解,考虑到经适房可能供给过量,上海不排除考虑经适房用途变更的可能性。“用途变更有两种可能:一是转公租房,成为政府资源;二是改为市政工程的配套商品房。”有关专家表示。

      据介绍,上海近20个经适房项目分布在包括周浦、航头、三林、浦江、顾村等10个基地。每个基地除经适房项目外,还有其他类别的保障房项目,由一个或多个开发商开发。“目前经适房建设的一般模式是,土地由政府划拨,开发商出资开发。其收益由两种方式体现:一是正常的配售;二是如果在取得大产证一年后仍未销售完,剩余部分根据结算成本,由政府直接回购。两种方式中开发商的利润均基本锁定在3%。”上述开发商介绍。

      如果说部分新的经适房项目有望转成其他类保障房,大量已建和在建经适房项目仍有待销售。为解决经适房受益人群有限的问题,目前上海正弱化经适房概念,降低准入门槛,让更多人进入其中。其推出的新概念即“共有产权房”。

      据了解,目前上海众多经适房项目采取共有产权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受益面,另外还可以通过后期再出售解决资金回笼问题。“位置越好、成本越高的项目,政府持有的产权比例越高。比如现在三林等地一些项目政府和购房人所持有的产权比例分别为40%和60%,早期的项目双方所持产权比例多为30%和70%。5年后经适房上市,政府与购房人按持有的产权比例分享收益。”业内人士介绍。

      这一过渡性尝试正受到其他城市的认可。“上海的共有产权房模式已经受到北京等地的关注,并有可能得到推广。”北京某地产商向记者表示。

      保障房长效机制待解

      实际上,最近一、两年,经济适用房的规划、立项、建设、配售和去化,已经经历了很多变化。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保障房长效规划和管理机制的缺位。

      房地产专家李战军认为,目前保障房建设计划仍实行从上而下的任务分配模式,缺乏从各地基础市场调研来的真实需求做支撑。科学合理的规划方式应该从保障房产品特征、实际需求出发,汇总每个地区的应建数量、模式,最后形成全国性的规划。

      而因为规划变更引起的潜在寻租风险也已开始显现。“因为预期政府规划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开发商更有动力去占据保障房项目资源。一旦保障房建设风头淡去,已经立项开工的项目变更成其他性质就会比较容易。”一位房地产界人士称。

      另外,保障房市场的信息透明度仍有待提高。目前除了官方公布的少量数据外,市场很难从公开渠道了解具体保障房项目的真实进展。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上海标杆性保障房项目馨宁公寓存在随意变更为商品房销售的行为。一位购房人告诉记者,他在项目开工之初即以1.4万—1.6万元的单价,以商品房性质购买了该小区某套住房。目前已经和一些配套商品房业主一起拿到了首期交房。“听说当初政府和开发商是有协议的,为了弥补开发商建保障房的收益,特批部分房源用于商品房销售。”该业主称。

      不过,令人疑惑的是,该业主反映的房源在网上房地产上标明为已售,性质仍为配套商品房。业内人士认为,保障房项目划拨出部分房源用于商品房销售是可以理解的,但商品房房源仍计入保障房统计数据就有“注水”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