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产业纵深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B153:信息披露
  • B154:信息披露
  • B155:信息披露
  • B156:信息披露
  • B157:信息披露
  • B158:信息披露
  • B159:信息披露
  • B160:信息披露
  • B161:信息披露
  • B162:信息披露
  • B163:信息披露
  • B164:信息披露
  • B165:信息披露
  • B166:信息披露
  • B167:信息披露
  • B168:信息披露
  • B169:信息披露
  • B170:信息披露
  • B171:信息披露
  • B172:信息披露
  • B173:信息披露
  • B174:信息披露
  • B175:信息披露
  • B176:信息披露
  • B177:信息披露
  • B178:信息披露
  • B179:信息披露
  • B180:信息披露
  • B181:信息披露
  • B182:信息披露
  • B183:信息披露
  • B184:信息披露
  • B185:信息披露
  • B186:信息披露
  • B187:信息披露
  • B188:信息披露
  • B189:信息披露
  • B190:信息披露
  • B191:信息披露
  • B192:信息披露
  • B193:信息披露
  • B194:信息披露
  • B195:信息披露
  • B196:信息披露
  • B197:信息披露
  • B198:信息披露
  • B199:信息披露
  • B200:信息披露
  • B201:信息披露
  • B202:信息披露
  • B203:信息披露
  • B204:信息披露
  • B205:信息披露
  • B206:信息披露
  • B207:信息披露
  • B208:信息披露
  • B209:信息披露
  • B210:信息披露
  • B211:信息披露
  • B212:信息披露
  • B213:信息披露
  • B214:信息披露
  • B215:信息披露
  • B216:信息披露
  • B217:信息披露
  • B218:信息披露
  • B219:信息披露
  • B220:信息披露
  • B221:信息披露
  • B222:信息披露
  • B223:信息披露
  • B224:信息披露
  • B225:信息披露
  • B226:信息披露
  • B227:信息披露
  • B228:信息披露
  • B229:信息披露
  • B230:信息披露
  • B231:信息披露
  • B232:信息披露
  • B233:信息披露
  • B234:信息披露
  • B235:信息披露
  • B236:信息披露
  • B237:信息披露
  • B238:信息披露
  • B239:信息披露
  • B240:信息披露
  • B241:信息披露
  • B242:信息披露
  • B243:信息披露
  • B244:信息披露
  • B245:信息披露
  • B246:信息披露
  • B247:信息披露
  • B248:信息披露
  • B249:信息披露
  • B250:信息披露
  • B251:信息披露
  • B252:信息披露
  • B253:信息披露
  • B254:信息披露
  • B255:信息披露
  • B256:信息披露
  • B257:信息披露
  • B258:信息披露
  • B259:信息披露
  • B260:信息披露
  • B261:信息披露
  • B262:信息披露
  • B263:信息披露
  • B264:信息披露
  • B265:信息披露
  • B266:信息披露
  • B267:信息披露
  • B268:信息披露
  • B269:信息披露
  • B270:信息披露
  • B271:信息披露
  • B272:信息披露
  • B273:信息披露
  • B274:信息披露
  • B275:信息披露
  • B276:信息披露
  • B277:信息披露
  • B278:信息披露
  • B279:信息披露
  • B280:信息披露
  • 力争金融博弈主动权
  • 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不宜以升值抗通胀
  • 免检转板理应成为
    新三板政策第一信条
  • 稻盛经营哲学的神髓
  • 个税制度改革应有更为明晰的目标导向
  • 证券分析师出任独董,独立性何在?
  •  
    2011年8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力争金融博弈主动权
    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不宜以升值抗通胀
    免检转板理应成为
    新三板政策第一信条
    稻盛经营哲学的神髓
    个税制度改革应有更为明晰的目标导向
    证券分析师出任独董,独立性何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不宜以升值抗通胀
    2011-08-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 勇
      王 勇

      为避免人民币连续升值可能产生的泡沫风险,从现在起,我们应坚决摒弃通过人民币升值减缓通胀压力的观念和做法,更不能将人民币升值作为美债危机下中国金融调控政策的首选。对那些国际政客以及国际炒家的企图,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截至8月24日,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了3.6%,大大超过去年全年升幅。而8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6.3896元,再创汇改以来新高。对这样近乎一路小跑的人民币升值现象,值得高度警惕。

      人民币对美元会连续快速升值的成因,外围形势压力居首,国内经济基本面向好次之,为抑制通胀而主动加快升值步伐殿后。对前两者,笔者是比较认同的。因为外围形势形成人民币被动升值,这属于外在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外生变量扰动。而经济基本面向好必定会推动人民币升值,这是遵循市场规律的体现。

      由于美国债务上限一再突破,长期主权信用近百年来首遭降级,美联储议息会议抛出“2年内维持超低利率”政策以及美国启动QE3的可能性增强,再加上美国上周公布的首次申请失业救济、8月费城联储制造指数以及7月二手房销量等数据远逊预期,令市场担心美国经济复苏形势不容乐观,这些都促使人民币对美元被动升值。还有,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日前在悉尼表示,人民币升值具有建设性意义,在缓解中国国内通胀压力的同时,也有益于世界经济发展。另外,今年以来欧美国家一直持续不断地对人民币升值施压,这些因素都对人民币升值造成压力。

      而从中国整体宏观经济来看,具有全球第一的GDP增速,经济发展比美国更有活力,这些对人民币连续升值形成支撑。刚刚公布的中国7月贸易数据显示,贸易顺差达314.84亿元,创出2009年1月以来新高。尽管市场早已预期7月贸易顺差将创下年内的最高点,但高于3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仍大大超出预期。中国进出口数据再趋强劲,在某种程度上助推人民币升值。

      然而,为抑制通胀而大幅升值,笔者就觉得促人深思。最新公布的7月CPI涨幅为6.5%,创37个月新高。在未来一段时间,抗通胀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主题,市场普遍猜测加快人民币升值将成为下一步央行抑制通胀的主要政策选择。因为人民币升值后,央行用以对冲源源不断的外汇增量而投放的基础货币就会减少,这可以从流动性层面缓解通胀压力。

      去年下半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超6%,但CPI增幅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越涨越高。加之人民币升值带来了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更大的困境,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缩水,更严重的是,引发大规模热钱流入,迫使外汇占款大量增加,进而推动物价上涨。由此看来,人民币升值对抑制通胀并无多大益处,反倒是负面效应更大。对此,美国人倒是特别关心。今年3月,美国财长盖特纳就曾告诫中国,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面临的通胀威胁,允许人民币升值是符合中国经济利益的。同样,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中国央行今年第三次加息之后也曾经有类似的表示,他说,中国以加息方式对抗通胀“令人惊讶”,他敦促中国应通过人民币升值解决日益严重的通胀问题,推动中国经济平衡增长。

      实际上,这些表述都是盖特纳和伯南克将汇率理论中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假说强加于中国头上的“伪命题”,根本不符合中国现实。这个假说认为,各国“可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形成了现实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偏差,随着发展中国家“可贸易品”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其汇率应当相应升值。由于其理论和方法与实际脱节,后来学者们的许多实证研究,迄今未得出确切一致的结论。这些美国人,在解决纷繁复杂的美国自身经济问题方面尚且不能自拔,怎么就有闲暇如此“关心”中国的抑制通胀问题,而治理方略却又偏偏是他们期望的人民币升值呢?其真实意图无非是,一来旨在减少对华贸易逆差,降低失业率,转移经济危机对自身的经济影响;二来将人民币在短时间内被急速推高,再加上国际炒家大肆唱空或做空的配合,迂回围攻做空人民币,借以对我国经济和金融造成严重冲击。可见,以人民币升值来缓解通胀的政策初衷,只在理论上具有可能性,而在实践中,这项政策并不适合我国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而对那些国际政客以及国际炒家的企图,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为避免人民币连续升值可能产生的泡沫风险,笔者在此呼吁,从现在起,我们就应坚决摒弃通过人民币快速升值减缓通胀压力的观念和做法,更不能将人民币升值作为美债危机下中国金融调控政策的首选。抑制通胀,不如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一部分、通过香港离岸市场往境外分流一部分、通过央行信贷政策疏导一部分的办法,当能收到明显效果。

      央行还应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曾在8月12日发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将合理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手段,调节资金需求和投资储蓄行为,管理通胀预期。现在政策出台后,央行应及时做好广泛宣传和解读,以使市场能正确理解央行货币政策走向,主动配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这样更有利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毫无疑问,我们还必须严密防控并强化对国际热钱的打击力度。比如密切跟踪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和调查,创新外汇检查手段,进一步完善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加强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测预警,加强对短期投机资本的监测和管理等等,以防范热钱大规模流动给人民币以及国内金融体系造成大的冲击。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