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焦点
  • 5:焦点
  • 6:要闻
  • 7:产经新闻
  • 8:财经海外
  • 9:特别报道
  • 10:观点·专栏
  • 11:公 司
  • 12:公司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路演回放
  • A7:市场·观察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2:数据
  • B3:数据
  • B4:股市行情
  • B5:市场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双引擎驱动 上市银行净利增幅普遍超三成
  • 自营好转经纪滑坡 上市券商半年赚134亿微增3.3%
  • 产寿险落差导致业绩分化
    保险三巨头融资压力凸显
  •  
    2011年8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焦点
    双引擎驱动 上市银行净利增幅普遍超三成
    自营好转经纪滑坡 上市券商半年赚134亿微增3.3%
    产寿险落差导致业绩分化
    保险三巨头融资压力凸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双引擎驱动 上市银行净利增幅普遍超三成
    2011-08-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唐真龙 ○编辑 祝建华

      

      在中间业务收入强劲增长和净息差持续回升的带动下,上市银行在面临信贷紧缩严峻考验的2011年上半年依然实现利润的高速增长。截至昨日,16家上市银行2011年半年报已经全部公布,上市银行净利润普遍实现了30%以上的增幅,其中大型银行净利润增幅维持在30%左右,而中小银行净利增幅超过40%。

    ⊙记者 唐真龙 ○编辑 祝建华

      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强劲

      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受到制约,但给中间业务发展带来了机会,各家银行均在低风险的中间业务领域铆足了劲儿,而中间业务收入的强劲增长也成为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的强劲支撑。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8月30日之前已经公布半年报的14家上市银行中,中间业务收入增幅普遍达到40%以上,中小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增幅尤为显著,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增幅超过60%。大型银行中,农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幅也超过60%。

      在各家银行中,深发展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最为抢眼,深发展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公司中间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86%。上半年,华夏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重点加快国际业务、票据业务、理财业务等中间业务发展,不断优化中间业务收入结构,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华夏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9.04亿元,同比增长74.36%,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12%,同比提高2.56个百分点。

      而从中间业务占比来看,大型银行则占据优势。建行、工行、农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达24.32%、23.27%和20.17%。“上半年,由于央行对银行信贷投放实行额度控制,因此中间业务收入便成为商业银行的发力对象,商业银行多方开拓,在理财业务、国际业务、托管业务等方面下功夫,使得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了较快的增长。”某大型国有银行公司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净息差持续回升

      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促使商业银行发力中间业务,央行连续四次加息也给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回升带来了正面效应,而且在信贷资源紧张的局面下,银行的议价能力提升,进一步带动了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回升,从而使商业银行上半年成功实现了以量补价。

      半年报数据显示,各家银行的净息差在2011年上半年均继续回升。工行净利息收益率持续回升至2.60%,较2010年全年提高16个基点。建行上半年净利息收益率为2.66%,同比上升25个基点。中国银行净息差为2.11%,比上年同期上升0.07个百分点。而其他银行净息差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净息差的提高与央行去年以来连续四次加息有直接关系。”上述国有银行公司部负责人表示。此外也与信贷紧缩之下银行的议价能力提升密切相关。记者了解到,进入二季度以后,由于信贷额度有限,商业银行在贷款中的议价能力有显著提升。“目前我们银行的基准利率贷款和上浮利率贷款基本上占到全部贷款的85%以上。”这位人士表示。而自今年年初以来,此前一直打折的首套房贷利率优惠逐渐销声匿迹,记者从上海房贷市场了解到,目前二套房房贷利率全部上浮,而首套房也基本上执行基准利率,房贷利率优惠已经难寻。

      不过,展望下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形势存变数。“未来一段时期,控制通货膨胀仍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央行有可能继续使用价格型或数量型的工具来传导其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有可能收窄。”工商银行在半年报中分析。

      

      理财产品火爆

      在股市和房市低迷的上半年,大量资金无处可去,导致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异常火爆。根据记者初步统计,仅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上半年理财产品的销售额就突破9万亿元。

      工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工行累计销售对公银行类理财产品10959亿元。境内销售各类个人理财产品20017亿元,同比增长82.8%,其中银行类理财产品累计销售16864 亿元,增长107.2%。在巨大的存款竞争压力下,就连最不差钱的工商银行在上半年也使尽了浑身解数,不仅开发了面向不同客户、地域和市场的差异化产品。推出元旦、春节等节日专属理财产品和多款不同类别客户专属理财产品。

      建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建行共设计发行各类理财产品745期,募集资金21003.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4.05%。理财产品余额5031.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26%;实现产品收入35.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55%。

      中国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中国银行累计销售本外币理财产品超过2.66万亿元。上半年,农行加强理财产品创新,相继推出了“安心得利”人民币假日理财产品等,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额10252.38亿元,对公理财产品销售额6728.32亿元。

      “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持续上调及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市场利率水平波动加剧。市场化利率与基准利率差异的持续存在,限制了公开市场操作的流动性回收功能,推高了资金脱媒程度,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快速增长,农业银行在半年报中做此分析。理财产品不仅成为商业银行揽存的重要工具,商业银行也从理财业务中赚取了丰厚的手续费收入。

      靓丽的业绩和稳定的资产质量,使得不少机构认为目前银行股的交易时机已经成熟。国泰君安认为当前是战略加仓银行股的时机。东方证券认为当前银行股具有良好的防御性,半年报的披露对银行股存在一定的向上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