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信息披露
  • 4:财经新闻
  • 5:信息披露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路演回放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对话
  • 股债双熊 基金“沦陷”再思考
  • 相对排名
    与绝对收益之惑
  •  
    2011年9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股债双熊 基金“沦陷”再思考
    相对排名
    与绝对收益之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债双熊 基金“沦陷”再思考
    2011-09-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郭素
      漫画 高晓建

      市场永远变幻莫测,如今年突如其来的股债双熊。

      一反以往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常态,今年市场迎来了持续半年的股债双熊行情。4月中旬以来,股市掉头向下,一路下探。而债市也罕见地出现从信用债到可转债再到利率产品全线崩溃的局面。

      在此情况下,偏股型基金净值表现几乎集体沦陷。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的整体收益率为-13.39%,约30只偏股基金净值亏损20%以上。与此同时,债券型基金净值也节节败退,平均亏损4.5%,最高者净值亏损达30%。

      “股债双熊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一般发生在经济滞胀期,此前只在2004年出现过。”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但这种黑天鹅事件确实在今年发生了,基金也因此真的受伤了。在股基债基净值双双大幅折损情况下,投资者对基金热情与信心锐减,新基金销售困难,2亿元左右的袖珍新基金出现,而部分债券基金频频上演上市首日跌停秀。与之相对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热卖,以及阳光私募的不断创新。

      股债双熊只是个小概率事件,但透过这个小概率事件或可窥探目前基金业态的各个方面。产品设计的跟风、风控能力及意识欠缺、单一策略的系统性风险等问题暴露无遗。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成长,当另一只黑天鹅飞过时,基金或许能够更从容应对。

      ⊙本报记者 郭素

      低风险产品风险并未降低

      在今年罕见的股债双熊背景下,债券型基金出现净值大面积折损局面。市场不好,净值下跌本无可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债券基金的跌幅非常大,最高者净值跌幅超过30%。虽然基金公司大谈特谈覆盖“低、中、高”各个风险层次的产品线建设,但不幸的是,原本属于低风险产品的债券基金却“窜货”到了高风险产品区。此种局面下,谁该为债券基金暴露的高风险买单?

      根据银河证券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16日,长期标准债券型基金平均跌幅为2.84%,普通债券型基金(一级)跌幅为3.99%,普通债券型基金(二级)跌幅为4.94%,可转债基金跌幅更深达到5.95%,只有中短期标准债券型基金实现小幅上涨0.89%。整体来看债券基金几乎全军覆没,表现最好的债基收益率也仅为2.1%。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大扩容”的分级型债券基金净值巨幅下跌。截至9月16日,博时裕祥分级B类今年以来跌幅达到31.1%,大成景丰分级债基B类今年以来跌幅也达到30.35%,分级债基B类份额整体跌幅高达10.2%。

      对于债券型基金今年的整体表现,某债基基金经理直言不甚理想:“上半年打新股,新股频频破发拖累债基业绩,七、八月以来城投债危机下债市又掉头向下,整体来看今年债券基金并没有表现出稳定的收益率。”

      分析原因,一位基金分析师指出,债券基金越来越脱离了其低风险产品的最初定位,股票投资、打新股等对“股性”的追求都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债券基金的风险。据统计,目前市场上的纯债基金和超短债基金仅5只,其余上百只债券基金均为可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产品。

      “根源或在于排名压力下,基金都希望通过股性配置来博取收益。毕竟从投资角度看,只要一年中抓住一次机会,打新股或者配置可转债等就会比拿着其他券种收益率好很多。”上述分析师直言。

      但这还不是今年债券基金暴露的最大风险,分级债基的“大跃进”是基金和投资者共同吞食的最大苦果。数据显示,今年是分级债基的发行大年,在今年发行的15只分级基金中,有9只是债券型分级基金,目前正在申报等待审批的还有30余只。而今年以前,分级债基一共才3只。

      一方面是不断扩容的数量,另一方面则是在二级市场不断上演上市首日跌停秀。8月29日,万家利B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当日遭遇跌停,其后连续五日一路下跌。9月2日博时裕祥B上市,连续上演两个跌停板。9月9日,建信信用增强债基上市首日以下跌9.37%收盘。9月15日,中欧鼎利分级债基上市,鼎利A最终以下跌6.634%收盘。9月23日,长信利鑫B上市开盘跌停。

      “跌停、跌停、再跌停!交易型债基似乎陷入一个魔咒。”一位业内人士评述,“在目前债市低迷情况下,分级债基B类由于杠杆效应风险暴露无遗,作为创新产品,基金公司此前有没有充分考虑过潜在的高风险吗?”

      “分级债基这个设计概念未必是好的想法。”国联安基金产品设计负责人曾博士认为,从产品设计角度看,高杠杆债券基金违背了债基低风险产品的初衷,“分级债基B类目前最大杠杆是5倍,如此高杠杆下净值波动肯定剧烈,而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完全可以去买偏股型杠杆基金,那分级债基B类的意义在哪里?”

      在曾博士看来,今年分级债基上市即遭抛售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今年最开始发的一两只分级债基首募规模都非常大,甚至出现了一日售罄现象,大家一下子都兴奋起来了,以为找到了市场热点,纷纷加紧分级债基的发行和申报。但是,分级债基B类风险较高,受众目标客户群体很狭小。当大家一窝蜂地涌入发行,供应量陡然提升,再加上债市不景气、资金面紧张等情况,上市即遭抛售并不意外。”

      据某投资人士透露,目前分级债基B类份额的受众群体很有限,多是一些投资权益类产品受限的保险公司,希望通过分级债基B类的杠杆获得类似权益类投资的收益效果。

      “第一个设计者可能没有考虑得那么周到,但是第二个、第三个设计者应该在前者的基础上考虑得更全面些。”上述投资人士指出,“不巧的是,目前国内产品设计跟风实在太严重,已经没有人愿意沉下去考虑真实的需求以及风险情况等问题。”

      多元策略产品何日成形?

      今年偏股型基金产品的净值表现实在伤透了广大基民的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以来股票方向基金净值几乎全军覆没,整体收益率为-13.39%。由此,基民抱怨基金经理,基金经理抱怨市场,而市场最终给了基民一个交代。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公募基金产品集体定位做多,缺乏对冲工具来平滑下跌风险,也无绝对收益概念,成为熊市中公募基金产品的一大死穴。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今年以来,股票方向的投资基金几乎全军覆没,跌幅超过20%的基金达到了28只。其中,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13.55%,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14.26%。偏股型基金中,股票上限为95%的偏股型基金平均亏损为13.04%,股票上限为80%的偏股型基金平均亏损为11.64%。灵活配置型基金中,股票上限为95%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平均跌幅为11.64%,股票上限为80%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平均跌幅为11.38%。

      也就是说,基民不管如何细心择基,在净值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其盈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近的基金怎么都这么差啊。”在银行,一位基民向客户经理抱怨,“我投了不同公司的5只基金,没想到全线崩溃了,没一个盈利的。自己从事基金投资从来没亏过,今年却亏了8%了。”

      基民抱怨基金经理,而基金经理们只能抱怨市场。“很多基金经理都已经尽力了,这靠天吃饭的行当,市场不好时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力。今年市场持续低迷,热点切换快,实在不好操作。”一位投资人士无奈地向记者表示。

      而很多第三方也纷纷为基金经理们说话。“今年股基债基普遍亏损,主要是市场的问题。按照投资时钟理论的角度来看,在经济周期中的滞胀期会出现股债双熊的局面。” 海通证券基金分析师娄静直言。而另一位基金分析师则认为,在上半年热点频繁切换的情况下,基金通过提高持股集中度来收缩战线,其后在面临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通过降低仓位来回避风险,今年公募基金在操作整体上没有大的失误。

      照这样看,基金经理们没有出大错,而市场又不讲对错,但基金产品确实给投资者亏了钱,那问题是出在哪里呢?

      “今年基金普遍亏损,但把问题都归于基金经理的操作水平或理念,显然是有失公允的,暴涨暴跌的市场就摆在那里,对冲工具的缺乏使基金经理常常也有心保本,无力回天。” 好买基金乐嘉庆直言。

      “目前国内公募基金产品的共同设计理念是做多,强调进攻性,所以,在股债双熊背景下,我们看到了基金净值的普遍折损。”国联安基金产品设计负责人曾博士如是表示,在他看来,如果宏观经济不好,股债都不景气的局面还要维持一段时间的话,基金靠目前的产品设计理念将无法取得正收益。公募基金产品到了必需改变思路的时刻,逐步放开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的试水,引入做空机制,朝着中性化产品发展,这或许是基金业未来的方向。

      事实上,早在去年4月,证监会就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从事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允许基金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而今年1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投资基金股指期货投资会计核算业务细则》,在技术操作上提供了政策依据。

      政策的口子打开,部分基金也显示出了参与的热情,南方基金于去年推出的小康ETF和南方小康两只基金,是国内最早具备股指期货投资资格的基金。此后,又有钮银策略优选、国泰保本混合等产品在基金契约投资范围中明确加入了股指期货。今年2月,南方基金与期货公司、托管行签署了三方协议,明确了基金参与股指期货投资中各方的责任。

      但是,各方仿佛只是在纸上谈兵,目前为止公募基金产品试水股指期货仍未有实质性成果。根据南方基金消息人士最新透露,目前公募基金产品无一开立股指期货账户。

      对此,国联安基金产品设计负责人曾博士指出,两方面造成这种局面,一是比例限制过死,多头占比不超过10%,空头也不超过10%,且换手率也有一定限制等,发挥的空间过小,“感觉挺难做的”。第二是监管层在对公募基金产品推行股指期货的态度上还是比较谨慎。

      南方基金消息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公募基金产品迟迟不退出股指期货或和谨慎的政策有关。据此前消息,监管部门今年曾以电话等形式对基金公司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暂缓进行股指期货交易运作。

      实质性创新仍有空间

      在今年一堆飘绿的净值数据中,仍有一些零星亮点。截至9月22日,诺安全球黄金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高达24.1%,易方达黄金主题基金也实现了4.4%的正收益。在基金净值近乎集体沦陷的情况下,实属不易。业内人士指出,具有实质性突破的创新产品,仍然是公募基金需要大补的一课;而公募基金产品投资范围的逐步拓宽,或将有利于分散将资产单独投资于股市和债市的风险。

      “天下产品一大抄,什么热就抄什么,什么好卖就抄什么,抄海外的、抄同行的,真正有原创性的不多。”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这样评述业内产品设计情况。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王群航炮轰基金产品同质化问题,“一只基金产品好卖,就有一堆基金产品模仿该只产品设计,但是第二只类似产品并不一定好卖。”

      市场有目共睹的事实是,从先前新兴产业等主题基金的批量发行,到今年分级债基的大跃进,基金公司产品有太多雷同之处,跟风发行问题严重,产品“同质化”也成为困扰基金业的一大顽疾,而在今年市场低迷时基金集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局面和此不无关系。

      “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过于狭窄,除了股票就是债券。”一位基金业人士向记者表示,“要有效解决基金同质化的问题,方法之一就是逐步拓宽基金可投资标的的范围。”

      上海证券基金分析师代宏坤也表示,“在今年股债双熊的市场,传统产品沿着做多思路操作肯定是受伤的。但是做对冲一无政策二无工具,短期内很难实现。我在思考,在股债双熊背景下,基金能否加大创新力度,通过进一步拓展投资范围来分散风险、赢得收益,比如今年投资于黄金的基金收益还是可观的。”

      他进一步指出,根据目前基金法规定,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只能是证券市场股市、债市,所以当在股市债市都不好的情况下,基金就会集体受伤。而在美国,基金市场约有一半以上的产品是另类投资,顾名思义,这些产品投资范围相当宽泛,可以投实物商品、PE、结构化票据等等。

      “中国内地投资范围放宽有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而且或将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不过,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出现了一定变化,比如REITs基金、黄金基金,等等。”代宏坤补充道。

      的确,在净值增长率高达24.1%的诺安全球黄金基金面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完败,但市场上这类公募基金产品少之又少,实质性创新仍是基金公司需要大补的一课。

      “这类创新型基金的靠谱之处在于拓宽了投资渠道。投资者除了要注意规避单一市场的风险之外,还要规避单一资产类别的风险,尽量在相关度较低的资产类别之间进行一定比例的配置,一旦其中某一类资产行情不好,投资者不至于血本无归。”一位基金分析师如是表示。

      而在诺安基金总裁助理刘东看来,对于广大的投资者而言,他们的投资需求都不尽相同。基金产品创新不是为博取市场眼球,更重要的是真实了解不同投资者的配置需要,设计出风险收益更加明晰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