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信息披露
  • 4:财经新闻
  • 5:信息披露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路演回放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对话
  • 危机未见缓解迹象 股指调整压力犹存
  • 重型电力设备排名低位徘徊
  •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的个股
  • 沪市等待支撑形成
  • 目前股指已到底部区域
  • 产业资本涌向“城市矿山”
  • 市场何以情绪化
  •  
    2011年9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开市大吉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开市大吉
    危机未见缓解迹象 股指调整压力犹存
    重型电力设备排名低位徘徊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的个股
    沪市等待支撑形成
    目前股指已到底部区域
    产业资本涌向“城市矿山”
    市场何以情绪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何以情绪化
    2011-09-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潘伟君

      ⊙潘伟君

      

      所谓情绪化就是非理性化,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以感觉为主,只定性不定量。

      在市场初期,参与者以个人为主,所以市场比较情绪化,因为个人投资的情绪化是正常的。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开始介入并最终成为市场的中流砥柱,实际上市场的演变已经被机构所主导。

      众所周知,机构是由一群高素质的精英在经营,由此也应该给市场带来更多的理性成分。然而我们发现这一现象并没有在我们的市场上体现出来,市场仍然始终处于一会儿涨过头一会儿又跌过头的情绪化状态,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尽管我们说机构的操作策略带有强烈的情绪化特征似乎难以理解,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其根源还是在于机构的决策体系。

      对于机构来说,其决策系统似乎与个人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某一个人的看法并不能形成机构的投资策略。但本质上并没有差异,机构的决策制度体现的仍然是所谓的“集体智慧”,具体做法就是举手表决制,最终的操作策略依据的还是大多数人的意见。我们知道这些参与举手的个人作为一个个体仍然属于个人投资者,其必然会将个人的情绪化体现出来。

      我们一直喜欢这种“按大多数人意见办”的方法,不过这一方法在股票市场中并不适合。我们都知道,在股票市场中大多数投资者是亏损的,因此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进行决策肯定是失败的,类似公墓基金只能在牛市中赚钱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又无法改变这一现状。

      对于机构的高层管理者来说,如果整个公司的决策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那么一旦判断出错势必要影响到自身的安危,而“集体决策制”则可以推卸掉绝大部分责任。实际上就算采用个人决策制恐怕也没有多少机构的高层有这个能力,我们经常看到某个政府官员或企业领导空降到某投资机构担任总经理,但我们很难想象这些以前公务相当繁忙的领导对于股票市场具备多少研判能力。

      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从业者背景的重要性。大到机构老总,小到一个普通的研究员,缺了背景恐怕都会不一样,当背景的重要性一再上升之后,个人能力的重要性也就随之下降了。

      现在我们对于机构决策的情绪化已经完全可以理解了,而且这一特征将导致市场更加情绪化,下面就是整个情绪化的蔓延过程:

      在上涨的时候个人投资者一路看多,并不会理性研判股价是否还值这个价。而这股多头的气氛也同样影响着机构中的个人,这些机构中的个人再通过“举手表决制”影响着机构的决策,本身就把握不住市场的机构领导则看着大多数高举的手继续下达“买进”的指令。机构的做多行为持续刺激股价上涨,再将看多的情绪影响到个人投资者,这就形成了牛市的泡沫,同样也会形成熊市的泡沫。

      而在欧美股票市场,其理性化程度要高很多,因为他们的个人参与者较少,投资机构相对理性化。特别是在美国,更推崇的是个人英雄主义,所以也就更为重视领袖的价值,在一些经营良好的投资机构我们可以看到其投资决策的权力基本上集中在领袖的手中。尽管这样的机制也有风险,但与“跟大多数人走”相比风险未必更大,毕竟股票投资只有少数人才能够成功。欧美那些赫赫有名的赚钱机构无一不是以领袖为主导的,而且这些领袖都没有什么背景。

      除了领袖制以外他们还会通过电脑自动交易来避免情绪化。而在我们的投资机构里,如果今天市场继续下跌那么昨天制定的买进交易单就会被勒令暂停执行。

      要改变这种市场全体情绪化的状态是困难的,唯一的希望就是机构至少将一部分资金上实现电脑化操作,而要改变机构的“举手表决制”则未必符合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