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93:信息披露
  • 94:信息披露
  • 95:信息披露
  • 96:信息披露
  • 97:信息披露
  • 98:信息披露
  • 99:信息披露
  • 100:信息披露
  • 101:信息披露
  • 102:信息披露
  • 103:信息披露
  • 104:信息披露
  • 105:信息披露
  • 106:信息披露
  • 107:信息披露
  • 108:信息披露
  • 109:信息披露
  • 110:信息披露
  • 111:信息披露
  • 112:信息披露
  • 113:信息披露
  • 114:信息披露
  • 115:信息披露
  • 116:信息披露
  • 117:信息披露
  • 118:信息披露
  • 119:信息披露
  • 120:信息披露
  • 121:信息披露
  • 122:信息披露
  • 123:信息披露
  • 124:信息披露
  • 125:信息披露
  • 126:信息披露
  • 127:信息披露
  • 128:信息披露
  • 129:信息披露
  • 130:信息披露
  • 131:信息披露
  • 1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特别报道
  • A7:基金·焦点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圆桌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五问消费 何以难挑经济增长大梁?
  • 机构观点
  • 张立群:消费增速
    明年或有明显好转
  •  
    2011年10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特别报道
    五问消费 何以难挑经济增长大梁?
    机构观点
    张立群:消费增速
    明年或有明显好转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五问消费 何以难挑经济增长大梁?
    2011-10-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于祥明 ○编辑 衡道庆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上海外滩的游客摩肩接踵

      

      刚刚还清了房贷的付军,现在正盘算着买100克还是1000克黄金,作为2月将要出生孩子的礼物;就职于时尚杂志的丽娜,正和男友计划春节去哪里玩——吸取了“十一”动手晚、没有去成日本的教训,她想这次早点把行程定下来;某咨询公司合伙人林晨,正在打算网购几瓶既可自饮又可收藏的好红酒……临近年底,新一轮消费浪潮又在酝酿。

      然而,从宏观数据来看,受家电下乡等刺激政策退出、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减慢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明显放缓。消费率下降、投资率上升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扭转,结构上的不平衡决定了短期内消费仍疲软。

      ⊙记者 于祥明 ○编辑 衡道庆

      消费数据增长表面亮丽

      “目前仅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数据来看,全国消费增长还是有所回暖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说。他向记者表示,如果再参考“十一”黄金周消费的亮丽数据,需要对中国潜在的消费能力重新认识。

      记者注意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865亿元,名义增长17.7%,比8月份回升0.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比8月份回升0.6个百分点。从当月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来看,回落幅度有所放缓。从环比增速来看,9月份环比增长1.35%,略大于8月份的1.30%。此外,9月城镇和农村社消品零售同比增速分别为17.8%和17.3%,消费增速差距进一步收缩。

      “9月零售数据反弹,符合季节性规律。‘金九银十’消费从淡季中走出,迈向全年的旺季。调控下CPI进入缓慢下行通道,这将有助于后期居民的消费意愿提升,预计四季度零售行业景气度将进一步回暖。”莫尼塔分析师卢倩说。

      “十一”黄金周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出我国消费的潜力。

      据统计,国庆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433.38万人次,同比增长8.84%;旅游收入124649.81万元,同比增长10.57%。其中,商务部重点监测的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为6962亿元左右,比2010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7.5%。

      “前三季度城乡居民的收入进一步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另外,从9月份数据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构成中,前期有所调整的汽车与建材消费增速比上月有所回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说。

      他认为,目前我国居民正处在一个消费结构升级的转型阶段,所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居民消费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

      然而,有关学者指出,从前三季度来看,扣除通胀因素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1.3%,基本与8月份持平,并不算高。而且,消费对GDP的最终贡献率仍在回调徘徊,到今年年底至明年,全国消费增长的趋势并不好,表现为疲弱的可能性更大。

      “对于消费的整体判断,我认为是相当弱。”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院王小广教授直言不讳地表示。

      他认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增长对如何认识消费问题有迷惑作用,应该更关注消费的实际增长。

      “目前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已经非常低了。”王小广分析说。就他测算,1-8月份全国消费实际增长仅10.8%,比去年降4个百分点;比前年下降6.1个百分点。

      “这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没有任何变化,经济增长模式完全是靠投资增长和出口带动,消费增长乏力。如果按实际消费增长推算,我觉得消费对GDP的最终贡献率或不足40%。”王小广说。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对此持相似看法,他甚至认为消费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在恶化,今年或降至35%。

      “消费总体在增长,但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上年明显放缓。”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

      根据他的测算,受刺激政策退出、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减慢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明显放缓。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7.5%,小于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5.7个百分点,消费率下降、投资率上升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扭转。

      祝宝良认为,汽车等龙头消费大幅降温成为消费市场低迷的主要因素。汽车消费减缓,既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汽车购买主体——城镇中等居民收入增长不高的影响。1-8月,限额以上汽车销售额增长14.9%,增幅同比回落20.5个百分点,因汽车消费减速下拉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2个百分点。

      结构性矛盾短期难破解

      “社会消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房地产投资太多影响的结果。”王小广等专家指出,消费与投资的结构性矛盾是导致目前及未来消费疲弱的主因。

      王小广分析认为,家电下乡政策退出、汽车销售下降等都不是消费下滑的主要原因。“我觉得,汽车消费下滑对整体消费影响力不到一半。房地产业的过度投资挤压和中小企业困难是最终导致消费动力不足的主因。”他说。

      他进一步补充说,今年全社会消费增长受政策效应的影响很小,仍主要依靠内生的增长。“今年个税减免政策对刺激消费作用非常有限。其一是个税减免的资金总量约1000亿元,本身非常有限;其二是个税减免资金有相当一部分还会用于投资。”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没有赶上GDP增长,导致消费增长下滑。”尹中立指出,消费增长不足是一个老问题,它既反映出收入结构不平衡(国家、企业有钱,老百姓没钱),又反映出目前税收二次调节作用有限。因此,“要真正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尹中立还认为,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导致两大恶果:其一,创造出一大批“房奴”、“负翁”,使得他们不敢或无力消费;其二,随着房价泡沫的破裂,资产价格不断缩水,又对消费预期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对于明年的消费增长他也并不看好。

      “收入差距扩大、就业不足、房地产的挤压三大原因决定了明年的消费不会有大的变化,当然现在消费已经比较低迷了,也不会再差到哪里去,预计明年全社会消费实际增长10%左右。”王小广说。

      但是,祝宝良却相对乐观,认为在三大有利因素支撑下,今年下半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平稳增长。“一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将促使农村消费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且后劲较足。二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以及部分省市提高社保待遇有利于增加低收入阶层消费能力。三是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有助于增加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祝宝良说。

      高档消费依然稳定

      硬币的另一面也值得关注。我国高档消费依然稳定,其潜力更是被广泛看好。

      “随着中等收入者消费升级,红酒的消费兼投资双重属性开启,目前上海红酒交易中心每天的交易额大概在700万-800万元,开户量大概在一两百个,未来交易额将成倍增长。”顾光对记者表示。

      顾光是上海红酒交易中心的创始人和董事长。他预计中国红酒市场在3年内会达到1500亿元规模,而投资级红酒市场会增至200亿元。“中国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我有信心将上海红酒交易中心做成全世界最大的红酒交易平台。”他说。

      “9月初宝格丽精美珠宝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该展首次走出欧洲选址北京,彰显了中国市场对高端品牌的重要性。”DTZ戴德梁行研究部华北区主管魏东说。虽然她是一位地产界高管,但她也注意到了这一消费现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9月金银珠宝消费同比增长38.5%,较8月回落5.9%,但仍是所有消费品种中增长速度最高的。另外,9月化妆品增速上升4.7%至19.5%。

      “虽然通胀回落背景下金银珠宝消费增速会受到影响,但即使在2008年它都维持正增长,而化妆品消费过去6年是最为稳定的,因此即使经济下滑加快,高档消费品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国泰君安宏观研究团队分析师说。

      对此,盛来运也表示,今年以来,以黄金珠宝首饰等这些商品的消费增速确实非常高,都是在50%左右的增幅。

      他认为,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加快,原来以衣、食为主的生存性消费向以住、行以及珠宝、旅游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过渡。“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增加对一些奢侈品消费是很自然的,也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一种表现。”他说。

      二是投资和保值的需要。今年以来无论是在世界和中国范围内,物价上涨的压力不断加大,物价也在走高,一些居民为了保值,增加了对这些商品的消费。“大家知道国际上的黄金价格也在不断走高,也是这一问题的反映。”盛来运说。

      “‘十一’黄金周的辉煌仅是一个缩影,一系列数据和现象表明,不仅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可能被低估,中低收入阶层特别是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也可能被低估了。”李长安向记者表示,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究竟该如何划分、他们的实际收入和灰色收入的规模究竟有多少,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