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产业纵深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调查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专 版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交易所恢复返还手续费 期货公司喜忧参半
  • 流动性趋紧 回购利率续涨
  • 两融做多“触底反弹” 兴业银行持续大额偿还
  • 期指阳线三连击 做多热情水涨船高
  • 欧债危机,化工板块何去何从?
  • 市场信心回暖 期现指数“三连阳”
  • ■策略研究
  •  
    2011年10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资金·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资金·期货
    交易所恢复返还手续费 期货公司喜忧参半
    流动性趋紧 回购利率续涨
    两融做多“触底反弹” 兴业银行持续大额偿还
    期指阳线三连击 做多热情水涨船高
    欧债危机,化工板块何去何从?
    市场信心回暖 期现指数“三连阳”
    ■策略研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交易所恢复返还手续费 期货公司喜忧参半
    2011-10-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颖 ○编辑 杨晓坤

      交易所恢复返还手续费

      期货公司喜忧参半

      ⊙记者 黄颖 ○编辑 杨晓坤

      

      日前,记者从多家期货公司高层获悉,已有一家交易所下发了减免手续费的通知,称其将返还30%交易所手续费,但规定不能返还给客户,应全额划入期货公司自有资金账户并计入公司财务收入。对此,期货公司一方面为今年的经营业绩有了保障而欣慰;但另一方面,又为或将不得不变相“返佣”给客户而担忧。

      

      喜:

      减免手续费或成期货公司“救命稻草”

      去年,国内期货交易所推行了一系列抑制过度交易的措施,包括取消提高保证金、手续费优惠、推出大合约、限制开仓数等。这些措施对期货公司的影响极大,期货公司经营利润大幅下滑,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期市交易量同比下降了三成。

      近期,一家交易所下发通知称,将返还30%的手续费。业内人士透露,四家期货交易所的手续费收入比全国160多家期货公司手续费收入的总和还要多。返还手续费无疑成为诸多陷入经营困境的期货公司的福音,不少公司试图依靠这根“救命稻草”起死回生。

      “如此一来,期货公司可以靠交易所返还的手续费来向股东粉饰今年的经营业绩了,如果没有这点优惠,不少‘家大业大’的期货公司都要亏损。”一位大型期货公司高管笑言。

      随着手续费的返还,专家预计,后期交易所可能还会进一步降低保证金、对交易会员放开开仓数等,这对提高期货公司收入、增加交易量,以及提升投资者的参与热情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继上述交易所下发通知后,另外两家商品交易所将于月底陆续推进手续费减免,据悉其减免力度也在30%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返还手续费的确可令期货公司实现增收,但从长远来看,增收还是要靠新业务的推出和提高研发水平,单一的经纪业务只能维持温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交易所在下发减免手续费的通知后,次日上海期货同业公会即通过了交易所返佣不能直接返给客户(尤其是“炒手”)的规定。

      “这次交易所并不是对客户‘返佣’,而是对期货公司进行手续费的减免。”交易所内部人士向记者强调。这表明,期货市场的政策调控力度并没有放松。

      业内人士的解读是,不对客户“返佣”,可对抑制过度投机起到一定作用。期货公司如果将交易所返回的手续费直接返给客户,那么相当于变相降低客户的手续费,从而出现“价格战”等恶性竞争,不利于保护期货公司利益及规范行业发展。

      

      忧:

      期货公司或被迫“返佣”客户

      尽管监管层声明不可“返佣”给客户,但一些“炒手”仍会要求期货公司返还,为了留住客户,有的期货公司不得不答应客户,变相地以咨询费、劳务费等形式“返佣”。层层盘剥之下,期货公司能得到的实际好处的并不多。

      “在客户中,‘炒手’最为强势,一般来说,交易所返还给期货公司30%的手续费,‘炒手’要拿走27%,期货公司只剩下3%,扣除营业税,没有多少了。另外,很多居间人也想要‘返佣’。”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比如,某“炒手”有30万资金,每天做500手大豆,每手交易所返手续费1.2元,期货公司本应得到实惠600元,但该“炒手”要期货公司给500元,只剩100元是期货公司的。此人一个月做了20个交易日,一个月靠“返佣”赚了1万元,而正常炒单一天盈亏也就几千到2万元左右。

      “‘炒手’真的很厉害,有时靠‘返佣’一年就能赚上百万。我认识一‘炒手’,有几十万资金,一天正常3000手交易量,每月返佣就达到5万了。”某期货公司业务人员说。

      为何“炒手”如此强势?记者了解到,所谓的“炒手”,是专门做日内行情的,赚亏几个点就跑,资金量不大,但每天交易少则几百手,多则上万手。由于这些人贡献的交易量大,通常会与期货公司“讨价还价”,谈不拢就走人。

      “有些期货公司就靠‘炒手’做交易量,赚取市场知名度,薄利多销,也间接吸引部分资金量。如果不给‘炒手’返佣,‘炒手’就撤户,总体而言,期货公司处于弱势地位,‘炒手’谈判余地很大。”一位期货公司高层无奈地表示,“期货公司竞争到今天很可悲,未来需要产品、创新以及差异化服务才能真正吸引客户,而不是求客户来照顾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