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产业纵深
  • 12:区域调查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G20峰会开幕 市场期待出台实质性举措应对危机
  • 瑞银全球经济研究部董事总经理保尔·唐纳文:欧元区解体可能性不大
  • A股为何不惧欧债危机
  • 明天美国报纸的头条
    或仍是欧洲
  • 公投引发希腊政坛震荡
  • 乐观预期提振信心 欧股盘中由跌转涨
  •  
    2011年11月4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G20峰会开幕 市场期待出台实质性举措应对危机
    瑞银全球经济研究部董事总经理保尔·唐纳文:欧元区解体可能性不大
    A股为何不惧欧债危机
    明天美国报纸的头条
    或仍是欧洲
    公投引发希腊政坛震荡
    乐观预期提振信心 欧股盘中由跌转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A股为何不惧欧债危机
    2011-11-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记者 卢晓平 ○编辑 衡道庆

      ⊙ 记者 卢晓平 ○编辑 衡道庆

      

      不断恶化的希腊问题和持续震荡的欧洲股市,使得最近一段时间对欧债危机的关注始终热度不减。有关专家认为,要真正解决欧债债务危机,自救是最根本的,相关国家要进行痛苦的结构性调整,使得经济恢复到正常轨道上来。而对中国来说,随着宏观政策预调微调的空间逐步打开,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与前瞻性逐步凸显,中国经济未来仍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从而为应对欧债危机的进一步蔓延打好基础。

      今年7月4日至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召开四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明确提出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与此前相比,政策已显细微变化。

      当时欧债危机四起,国际投行在唱空世界经济的同时,也认为中国的地方政府债风险值得警惕。面对继续攀升的通胀和经济增速调整带来的压力,政府意识到在保持宏观政策总体基调不变的同时,需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下发文件,明确中国铁路建设债券正式成为政府支持债券。专家认为,前者有助于提升债券市场信心,解除市场关于铁路建设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出现“半拉子工程”的忧虑。10月20日,财政部批准包括上海在内的四个省市地方政府试点自行发债。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分析,政府信用出手缓解地方债危机,加上国家重点投资工程建设资金的来源得到保障,提升了各方对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信心。

      在市场层面,沉迷多日的中国债券市场也在10月迎来一波行情。与此同时,地方债风险的释放,也使得银行未来业绩下滑风险得到释放。银行股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建设类股票随后纷纷出现反弹。

      另一方面,最近一段时间,政策层面对小微企业也是频吹暖风。10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财政部则于10月底公布,自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分析人士认为,积极支持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可以缓解流动性紧张对实体经济的压力。同时,结构性地减免税收等财政政策,以及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等方面政策的陆续出台,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

      从未来发展看,政策层面将着力于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政策层面的暖风频吹,也使得A股市场在面对海外股市剧烈波动时,多了几份淡定和“底气”。希腊将就欧盟解决债务危机的方案举行全民公决,以及美国券商MF全球公司提交破产保护申请,被市场人士形容为 “两大核弹”,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新一轮剧烈震荡。值得注意的是,海外股市震荡对A股的拖累有限。所谓的“两大核弹”使本周三的上证指数开盘跳低约1.3%,但股指全天稳步走高,收盘上涨1.38%,站上2500点和60日均线。

      而在当日的亚太股市,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主要股指均下跌。A股的抗跌,并非对欧债危机视而不见,而是当前的这波反弹另有支撑——对宏观政策微调的期待,成为10月下旬以来A股反弹的主要动力。

      政策微调是今年以来A股最为期盼的,如今看来不再是奢望。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的微调,实施结构性放松,有助于应对全球经济复苏的难题,以及降低国内经济放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