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产业纵深
  • 12:区域调查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资产定价无法预测未来
  • 明年中国经济增长9%是优选
  • 中国货币深化进程
    进入了拐点
  • 又到年底财政突击花钱时
  • 欧洲的麻烦还要靠欧洲人化解
  • 稻盛和夫的人生第二课
  •  
    2011年11月4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资产定价无法预测未来
    明年中国经济增长9%是优选
    中国货币深化进程
    进入了拐点
    又到年底财政突击花钱时
    欧洲的麻烦还要靠欧洲人化解
    稻盛和夫的人生第二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稻盛和夫的人生第二课
    2011-11-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育琨
      王育琨

      本栏上期的“稻盛和夫的人生第一课”引出了很广泛的讨论。从各方反应看,国人还是很难理解,稻盛和夫的母亲,当胆小怕事的稻盛回家抱怨说有人欺负他,时,就给他一把拖把让他自己去摆平。许多人赞同稻盛母亲的教子方法,觉得这能让孩子从小就有承担,承担他们所有自主的或被动的选择。也有人担心,这容易鼓励孩子去打架斗殴。

      可以理解这种担心。不过,稻盛家乡是净土真宗的地盘。稻盛父母就是因为信佛而结合的。他从小的家教和氛围,都特重良知。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就没有暴力倾向的因子。他们不惹事,也不怕事。

      也真多亏了稻盛母亲的教子方法,让稻盛和夫有机会在少年时就对人性有了深刻的体认,让胆小怕事的稻盛成长为孩子王。

      当了孩子王,稻盛和夫尝到了差使人的快感。可小伙伴们也是一个团体,如何掌控这个团体,给稻盛和夫提出不少挑战。当头头可不能光靠蛮力,还需要人格魅力。所谓人格魅力,他发现需要有气势、魄力、智慧,当然最重要的还要有正直、正义和公平。有私心的人,当不了孩子王。小伙伴们的反应更直接,你若只考虑自己,伙伴们说走就走了。有时,为了保护伙伴,稻盛和夫明知不行也要出面,被人打得趴下也不能躲着走。

      稻盛和夫当时就懂得,气势、魄力、智慧、正直、正义和公平,这些构成人格魅力的东西,不是靠喊口号或是念叨这些词就成了,必须燃烧自己,去把这每一个品质落地。在稻盛和夫的孩子王时期,有首一直在激励着他的歌谣唱道:“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我摧;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面向刀山,面向地狱,面向一切危难的精神,就这样深埋在小稻盛和夫的心田。这其中表现出来的血性,成为他晚年呼唤“垂直攀登”的种子。

      2009年,在一次与稻盛和夫先生吃饭时,我提议请他讲讲他少年时代的有趣故事。老人想了一会儿,讲起了让他至今记忆深刻的一件事。

      一个同学因为总受他保护,想有所报答,就说他家里有棵大柿子树,他爷爷知道稻盛君对他很好,让稻盛去他们家摘柿子。经过几次三番邀请,稻盛却不过这份情,就带着小伙伴们上门去摘柿子了。几个人把柿子树上的柿子一抢而空。哪知第二天,这位同学的爷爷气势汹汹地跑到学校兴师问罪:“听我孙子说了,有一个叫稻盛的小子,不听劝阻,擅自到我家摘柿子,真是太不像话了!”听了这话,稻盛当时愕然了。

      人性,太人性了!这件事给稻盛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人的话有言不由衷的时候,不可全信。有些人虽然口口声声地说“Yes”,但内心并非如此。语言中并没有其独立的含义,而是说这话的人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的人格反映。一个“孩子王”从这件事中学习到了人生哲学第一课。这堂课对稻盛的影响是深远的。孤立地拿出一句话或一个概念来说事,是说不明白的。每句话都有个特定背景。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理念,甚至一个人的表现,都应该放在特定背景或场域去理解。稻盛在后来经营管理中,特别重视氛围和场域的建设,就与这样的理念大有关系。

      身为孩子王,还要出于正义做好多非本分之内的事,那当然会影响学习成绩。稻盛的那些哥们儿平时连作业都不好好做,老师对他们爱答不理。而那些衣着整洁、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却总能得到老师的宠爱。这太偏心眼了!孩子们常常不能容忍。一次,在放学的路上,稻盛就带着伙伴们打了一个受老师宠爱的、学习好的乖孩子。第二天上课时,老师一把抓住了稻盛。稻盛争辩道:“你不能给那个小子特别照顾!”看到这样无理取闹的学生,老师动了真怒,拳头朝着稻盛挥了过来。顿时,稻盛的脸肿起来了,但他咬着牙强忍住。老师还把稻盛母亲姬美叫到了学校。姬美很诚恳地给老师道歉,给那个被打的学生道歉。

      那天回家后,姬美给稻盛做了他最喜欢吃的菜。吃过饭后,一直沉默的父亲忽然问:

      “你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才这么做了,是吧?”

      稻盛回答:“是的,老师太不正义了,太偏心眼了”。

      之后,父亲就再也不提这件事了。稻盛有判断、有担待,何须再说什么!

      本来稻盛心里还有点忐忑,不知父母亲这回将怎么收拾自己。父母亲却自信儿子不会乱来,所以默默地把信任无保留地给予了稻盛。被信任的感觉,真是美极了!本来很悲壮的一天,最后在父母信任的氛围中,却成了稻盛特别开心的一天。这件事,让稻盛知道了信任的温暖和力量。那晚,他沉醉在信任的海洋中。他自信,信任父母,被父母信,他们相互信任!

      后来,在他白手起家创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过程中,他始终把信任毫无保留地给了他的团队。也正是这透明的信任,滋养和激发了这个团队无穷的创造力。在以78岁高龄接手日航时,老人又用“信任”开启了日航员工内心的源头活水。(作者系北京大学民营研究院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