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特别报道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南辕北辙的“扭转操作”
  • 政策“微调”意在力促发展方式转变
  • 文化产业股成长性值得期待
  • 资源与财富分配失衡从根本上制约了消费
  • 如何让流动小食摊守信用
  •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整体不合格
  •  
    2011年11月9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南辕北辙的“扭转操作”
    政策“微调”意在力促发展方式转变
    文化产业股成长性值得期待
    资源与财富分配失衡从根本上制约了消费
    如何让流动小食摊守信用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整体不合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资源与财富分配失衡从根本上制约了消费
    2011-11-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谭丰华

      ⊙谭丰华

      

      虽然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比上半年提升了0.4个百分点,但需注意的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消费的目的是抗通胀,且虽然消费名义上增长加快,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增速实际在放缓。四季度,消费增长还将受制于高位物价,消费者购买能力难以提高。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又将影响消费开支。在汽车、住房两大消费仍受掣肘的情形下,消费问题仍然堪忧。

      商务部、财政部和央行稍早时候联合发布的《关于“十二五”时期做好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将消费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意见》提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高效安全、利产惠民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从明年开始,每年确定一个月为“消费促进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以“扩消费、促发展、惠民生”为主题的促销活动。

      诚然,我国市场环境仍不够完善,国内统一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地方保护主义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市场分割加大区域间贸易成本,交易成本过高,导致企业在本土参与市场竞争或比出口更为艰难。相比外贸企业,内贸企业不仅要顾及研发及生产,更要在营销、打开国内市场上付出巨大的成本和努力。因此,构建国内统一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降低地区贸易成本,充分调动本土企业开拓本国市场的积极性,理该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方向。

      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方面。还有诸多因素阻碍着消费的扩大,例如,居民收入增长缓慢,CPI增速过快,使得居民真实收入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关税等税率仍停留在较高水平,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社会保障仍不够健全,也是居民消费意愿不高的直接原因,是扩大消费的重要障碍。更进一步地,消费不振,本质在于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的失衡,如此,居民收入、购买力与经济增速出现了严重背离,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普通居民的消费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要真正扩大消费,就必须真正发挥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为此,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应大力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在全国4300万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了92%以上的比重;全国7.79亿就业人口中,91.8%都是由民营企业安置的。小微企业又是民营企业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此,小微企业的盛衰直接关系到居民就业及其收入水平。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提高小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之后,财政部近期又宣布,自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这对于民营经济无疑是利好,但笔者以为,更重要的还是放开市场。近期油荒事件表明,行业垄断可能造成一系列的资源配置和效率问题。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拆掉制约民间投资的政策“玻璃门”和“弹簧门”,通过政策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让民间资本能够广泛进入能源、铁路、金融、市政公共事业等领域,其最重要的意义不仅在于建立起竞争而有活力的市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更在于能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收入。

      化解民营企业、小微型企业的资金困难,收入结构调整也至关关键。根据2010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工资水平差距达11倍。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发布的数据表明,这一差距又扩至15倍;如把证券业归到金融业,行业差距也高达6倍。而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保障研究所提供的资料,2006年至2007年,工资最高和最低的行业差距,日本、英国、法国仅约为1.6至2倍左右,德国、加拿大、美国、韩国约在2.3至3倍之间。可见,因为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致使收入金字塔底部的居民,虽然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却无力消费。因此,调整收入结构,让更多的收入流向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农村居民、年轻人群和城市中下收入阶层,进而形成更多的有效消费需求,应是扩大消费的重要着力点。当然,加快建立工资与物价、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的联动机制,切实保证劳动所得和居民所得占国民收入比重的逐步提高,也是扩大消费的题中之意。此外,还应加快完善失业保障、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等制度建设,实现社保的城市和农村居民全覆盖。对此,必须调整某些利益格局,消除某些利益集团对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问题的干扰。

      扩大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归根结底,关键只有两点,增强居民消费意愿,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前者有赖于收入增长和分配问题的解决,后者则需要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而这一切,最终都有赖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