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基金年度夺冠之战激烈开打 角力重仓股
  • 理性看待
    基金年终排名
  •  
    2011年11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市场·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市场·调查
    基金年度夺冠之战激烈开打 角力重仓股
    理性看待
    基金年终排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理性看待
    基金年终排名
    2011-11-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放在近几年的基金业绩表现上似也有恰当之处。若将年度基金排名“混战”的硝烟散去,将时间轴拉长,透过历史的数据会发现,各年基金排名“大挪移”的现象较为明显。当“江山带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一两年”成为基金行业难以破除的“奥斯卡魔咒”,如何用理性的心态看待每年年终的基金业绩排名,也就成为基民在通往“投资不惑”道路上的必修课。

      昔日英雄今何在

      数据统计显示,在所有股票型基金中,近五年内,截至11月17日,每年业绩排名都跻身前二分之一阵营的基金,仅有兴全全球视野一只;同样,在所有混合型基金中,近五年中每年业绩排名均列前二分之一的基金也只有四只。

      观察历年基金年度业绩排行榜单会发现,2007年,在牛市中傲视群“牛”的基金,在2008年大熊市中,因为继续坚守高仓位排名遭遇垫底;2008年的“抗跌”基金中,在2009年继续着“熊市思维”,亦不乏“惨败”者;2009年收益翻番的明星,在2010年反复无常的震荡市中,也有因为坚守蓝筹而排名落在中下游者;到了今年,市场又给基金开了一个风格转换的玩笑,前期众星拱月中小盘股的基金目前又有多少黯然神伤。

      在群雄逐鹿的资产管理行业,几乎每年排名均会出现“大变脸”,尤其是前十强的榜单变化异常剧烈,而“奥斯卡魔咒”在今年的业绩排名中似乎有再度灵验的可能。

      数据统计显示,去年的偏股型基金中(取普通股票型基金及偏股混合型基金样本,扣除被动指数型基金),最终跻身前十的是华商盛世成长、银河行业优选、华夏策略精选、嘉实增长、华商动态阿尔法、华夏大盘精选、华夏优势增长、天治创新先锋、信达澳银中小盘和嘉实优质企业,并且均取得了超过23%的正收益。

      然而,“过了年,换了人间”。在辉煌一时之后,这些基金今年的业绩难言尽如人意。数据显示,去年业绩领先的前十只偏股型基金,除了华夏固守,其余都已退出第一集团阵地,不少基金都已退至“百米开外”,倒退最巨的一只基金目前排名甚至已接近400名。

      分析人士解释说,去年市场经历了一场中小盘股的狂欢盛宴,然而年后市场风格突转,蓝筹几次上演复辟剧情,此前为基金众星拱月的中小盘股在今年大部分时间都乏善可陈,令此前高喊“拥抱成长”的众基金黯然神伤,以致出现一年时间排名“颠倒”的现状。

      上述人士称,07年以来,排名一直坚守前十、持续胜出的基金经理只有王亚伟一人,对多数基金经理坦言,其操作风格不一。“有人风格激进适合牛市操作,有人善于防守适合熊市操作,有人善于做波段、抓热点则适合震荡市,而真的能在各种市场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的基金经理则几乎是神话”。

      理性看待排名战

      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一两年”成为基金行业难以破除的“奥斯卡魔咒”,如何用理性的心态看待每年年终的基金业绩排名,就也就成为基民在通往“投资不惑”道路上的必修课。

      分析人士指出,正因为一时的业绩蹿升或下跌并不能给基金的长期运作盖棺定论,投资者对于基金短期的业绩变化并不需要太过敏感,也无需将此视为指导自身后市投资的唯一依据。

      “短期业绩的第一名并不一定能够笑到最后。”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指出,正如同教育领域里面一个有趣的现象——“第十名效应”一样,学习突出的学生不一定能够获得出色的成就,而那些表现比较平均的孩子,却有很高的比例在未来获得突出的表现。正因为如此,与其盯住基金的年度业绩排行榜,倒不如多研究一下基金的“综合素质”,比如基金公司的品牌、基金经理的人选、投研团队的实力、长期历史业绩表现等。

      “中国市场有自身的特点。”北京某基金研究机构负责人表示,“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A股市场依旧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时而会出现大涨大跌的情况,而更为普遍的是市场风格的频繁切换和市场热点的高密度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基金保持持续稳定业绩的难度。”

      “基金过去的业绩是投资能力的最直接证明,因此看排名选基金有一定道理。但问题在于怎么看?”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首先是参考什么阶段的业绩排名。过于短期和过于长期的业绩排名参考作用都比较有限。而在市场环境可能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过去的业绩排名参考作用就会下降。其次是业绩排名的稳定性,绝大部分基金短期业绩排名的稳定性比较差,因此,应该重点评估基金在中期的业绩持续性。

      此外,分析人士也提醒投资者注意在基金年终排名战过程中所产生的所谓“年末行情”的风险。在该人士看来,随着基金行业自身的扩张与发展、相关证券市场品种如创业板退市政策的完善及国际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我国证券市场不断步入理性投资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拉抬品种进行排名战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而这种拉抬或将引发其他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亏损。“风物长宜放眼量”,一家好的基金公司在未来更重要的是稳健与真实的投资回报,而过分依据排名来吸引投资者的理念最后必然会遭到市场用脚投票的惩罚。

      “要让基金公司主动放弃年末规模比拼实有难处,而从市场入手,投资者若能对这种阶段性指标理性看待的话,基金公司‘冲业绩’的冲动自然会下降,理性投资的理念才会相应提升。”上述分析人士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