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公司巡礼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T9:钱沿周刊
  • T10:钱沿周刊
  • T11:钱沿周刊
  • T12:钱沿周刊
  • T13:钱沿周刊
  • T14:钱沿周刊
  • T15:钱沿周刊
  • T16:钱沿周刊
  • 楼市的破与立
  • 创业板退市标准
    应有足够威慑力
  • 匈牙利也挺不住了
  • 信托正处在行业蜕变的历史关口上
  • 重建市场公信力需要长久不懈努力
  • 理财需求旺盛 理财规划师稀缺
  •  
    2011年12月1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楼市的破与立
    创业板退市标准
    应有足够威慑力
    匈牙利也挺不住了
    信托正处在行业蜕变的历史关口上
    重建市场公信力需要长久不懈努力
    理财需求旺盛 理财规划师稀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重建市场公信力需要长久不懈努力
    2011-12-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易宪容
      易宪容

      从股市信息披露机制公开透明上入手来整治沪深股市的顽疾,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衷心希望这样的严厉整治能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把强化股市的信息公开透明的管理,落实到整个市场每一个环节,让违法、违规事件无处藏身。谁违规,谁就得受到严厉处罚,没有下不为例。

      当前沪深股市最为严重的两大问题,笔者以为是两点,股市赚钱效应消失与股市公信力不够。对于股市的赚钱效应消失,当前既有整个国际国内的市场环境原因,也有股市公信力不足而导致整个市场违法违规现象严重的原因。不过,在国内实体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沪深股市却一路走低,投资者损失惨重,不能不认为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市场公信力欠缺。

      最近,大家看到,中国证监会新主席郭树清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政策,归结起来,就是从确保证券市场的信息公开透明入手,意在重建市场的公信力。从严厉打击股市的信息操纵、制造信息虚假、内幕交易、信息披露不公开透明,到制定创业板的退市制度,打击股市内幕交易及整肃IPO保荐业务,严厉惩罚未尽职的保荐人等等,莫不如此。

      一般来说,金融交易的是信用,金融就是依据不同信用的风险定价。因此,信用的基础不同,就有不同的金融市场及金融产品。与股票相比,银行信贷的契约或所交易的信用都是个体化的,交易双方能够通过直接的途径来了解对方的信用。而股票的信用交易则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股票作为一种金融契约都是标准化的;其次,投资者对股票信用的了解都是间接的,只能通过相应的第三方获得,因为买卖之间存在严重的信用不对称;其三,股票的价格是根据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而形成的。契约的标准性、交易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上市公司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股票价格的未来预期的决定性等因素,既为投资者进入市场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也为内部人、外部人及某些政府官员操纵信息甚至于制造虚假信息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现代股票市场只有完全建立在公正公平、信息公开透明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法律制度,才能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因为,在股票市场,二级市场投资者永远处于弱势地位)。

      比如,对于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退市问题。我在多年前就提出,由于沪深股市的信用基础与欧美国家的股市完全不同,欧美国家股市的信用基础是通过市场形成的,并通过有效法律及司法制度得以保证的,而沪深股市的信用基础是以国家为担保的。对于前者,信用的风险与收益基本上是由使用者来承担。对于后者,信用的风险则由国家来承担,而信用的收益则由使用者来获得。在这种情况下,谁使用这种信用谁获益,谁过度使用这种信用,谁能够获大利。国内那么多公司为何要抢着上市?不就因为公司上市后能把使用信用的收益归自己而把风险让整个社会来承担么?

      这也就难怪,为什么会有不少公司一上市,其业绩立即变脸,致使股市大幅波动,而这些上市公司高管为了减持手中的股份纷纷辞职。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360家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高管减持了他们所拥有的股份,累计套现140.95亿元。下半年有约200家中小板及创业板公司的高管辞职“离场”。这种现象再清楚不过地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虚假信息陈述是十分严重的。其中,不少公司一融到资,就开始考虑怎么撤退。因为,这些创业板公司的高管们心里太清楚,公司本来就是玩些概念而已,有不少内幕见不得人,经营前景根本无法想象,撤退当然是上策。因此,笔者强烈呼吁,对创业板的治理,就得动真格,不仅要重新审查现有的相关法律与制度,以进一步强化公司上市每一个环节信息披露的公开与透明,而且还得制定严厉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对于那些制造虚假信息上市,根本不能给投资者合理回报的公司,坚决让其退出市场,该绳之以法的就法办,不能让其有便宜可占,并以此基础,把其法律制度安排逐渐延伸到主板市场上去。

      强化股市的信息公开透明的管理,应该落实到整个市场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对一些关键性环节,要建立起具有强激励约束的法律制度。对于那些制造虚假信息者或对于不能有效进行信息披露的当事人,同样要动真格严厉处罚,决不手软。前天,因为胜景山河IPO涉嫌造假,存在招股说明书披露不实、销售量大幅注水、收入利润虚增等问题,保荐机构对“胜景山河”的调查不完善、不彻底,对该公司关联方的核查不充分,甚至未审慎复核会计师的工作,证监会向相关中介机构下发出了相关罚单,向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出示警示函,并撤销了平安证券胜景山河保荐项目两名签字保荐的保荐代表人资格。看上去,这种处理超出市场预期,但笔者以为,这应该看成是整顿股市保荐人制度的开始。在证券市场,既然保荐人代表是该受益的群体,就得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绝不能含糊,谁违规,谁就得受到严厉处罚。没有下不为例。从而威吓后来者不敢再犯,否则永远不能翻身。

      不能不说,在打击股市内幕交易、市场操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等方面,尽管证监会下了不小的功夫,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上述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特别是不少诸如此类的违法违规事件不了了之。这不仅存在着对这些违法违规事件处罚不力的问题,也存在着不少对这些事件监管不力的问题。对此,监管部门不仅需要加大对该类事件处罚力度,还得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及现代网络世界的威力,让违法、违规事件无处藏身。这才是重建股市信心的关键所在。

      总之,郭树清主席正在从股市信息披露机制公开透明上入手来整治沪深股市的顽疾,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衷心希望这样的严厉整治能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